看视频的时候被感动了,在那个孩子摔倒之后笑着爬起来,之后又摔倒,反反复复,向Tal问的那样,我们是什么时候失去了这种能力,这种失败之后,继续尝试,再失败,再尝试的能力,应该是我们开始在意别人对我们评价的时候,不去尝试就永远都不会失败看到这里,特别的振奋,好久都没有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了,怂了这么多年,该扩展一下生命的广度了。
我们小时候,感觉课间的10min都很长,能够干很多事情,去趟厕所,聊会天甚至还能踢会键子,那时候对什么东西都想去尝试一下,所以时间就被拉长了,每天都会学到很多东西,而现在呢,好像一学期,眨眼之间就过去了,我想了一下,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尝试一些新的事物,所以才会感觉那么快,每天重复重复,同样的一天不断在重复,当回忆起来的时候,所有的一天都是这样,我们真的失去变化改变的能力了嘛!
可能身边的人会说,谁不都是这样过来的,把一天重复一辈子,当无法重复的时候,人也就完了,前两天问你,有木有想去看看的冲动,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哪有时间,哪有意义,哪有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仪式,为的只是让生命中的某一个瞬间有别与其他,这就有意义,这也是仪式感存在的意义,当只有重复才有意义的时候,就和肖申克中的那个老头一样完了,是这样嘛,到现在为止,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这样提问,我们应该如何让我们的每一天更有意义,学习到更多的东西,拉长它的长度,时间是客观的,但时间过得快与慢是主观的。
特别想像那个小孩一样,笑着摔倒之后笑着爬起来,摔倒之后大家哈哈一笑,鼓励我继续摔倒。
我并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这段时间很火的佛系青年,我应该可以归到哪里面,对于大部分事情,很少能入我心,本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待一切,让我干,好,不让我干,好!其实还是害怕失败,怕真应了那句话,你拼了命还不如人家随便玩玩,害怕失败,就不会有成功,没有成功,就不会有成功促进成功,这是一种心态吧。我一直做的都是我愿意去做的,而这个我愿意做的事情构成了我生活的中心,所有有碍于我去做这个事情的事情,都会让我感觉到难受,或者我明显已经计划好的事情,被杂事打断,都会让我很难受,这样论,我我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是按照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基础模型,应该不符合,当完成杂事之后,我还会去做我认为重要的事情,很矛盾的一个定义。
我应该能算上一个追求卓越者,我能理解那种螺旋上升的方式,我一直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每天有一点进步就好,无论是在哪个方面,有时犯错只不过是原地画个圆圈而已,整体方向还是螺旋向上的,我自己能够理解,所以我总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三观正,时间会成就一切的。
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奔波忙碌型的人,只有成功本身可以为他们带来快乐,他们感觉不到过程,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实现目标,但我们也体验过,完成目标之后呢,那是更加空虚,更加焦虑的事情,王尔德说的那句挺好的,人生的悲剧要么是想得到的得不到,要么就是得到了,可能对于咱们来说,唯一能谈到追求的就只有职称了,我一直也没看开,到现在为止,我一直认为我努力工作,参加比赛,写论文,做课,就是为了得荣誉,之后评职称,而卓越模型中要求我们能了解到我们的弱点,这个只能说比较功利,我真还没有到把工作当使命的那种程度,我大部分的情怀还是功利的,如果我认为我为我的使命工作的话,足球队应该早就建立起来,对于自己的事情,应该积极一点才对,尤其涉及到利益的时候,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功利一点才能促进社会更好的运行。
我们会奖励成功,甚至失败,但永远不会奖励过程中付出的努力,这个观点对嘛,在我的认知里面,一直是没有功劳就没有苦劳,你再多的努力没有可以用数据说明的东西,那就和你什么都不做是一样的,尽管我一直很努力去做我认为是重要的事情,有时候也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不知道他为什么重要,不去努力,你反而开始焦虑,所以说我是一个以卓越为基模的人,努力是没有办法量化的,如果你不做出可以量化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去奖励努力,在课上也没有说,这是一个点吧。
最后一个时间管理的理念,20%的时间里可以完成80%的工作,适用嘛,尤其在这个工作会不断膨胀的学校里面。
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我的眼镜掩盖了我有腹肌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