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语
林海 - 林海影视配乐精选
《墨色如泥》健鹰
喜欢这老墨的感觉,喜欢这墨汁在石砚中渐渐地浓了、干了,一天又一天、一层又一层地堆积起来,像浅丘一般地连绵开去。它的上面,沟壑纵横。有河滩与水塘隐现,便像极了我川西乡下的老家。每当出差归来,在夜深人静之后,揭了砚台的盒盖,借了灯光,独对这墨汁未干的砚池,总感觉有淡雾和月光泛起,有虫鸣犬吠和长声吆吆的呼唤泛起。
对我而言,川西的那个叫隐峰的乡下老家,常常有罩我的墨气升起。那老河湾、老碾坊、麻柳林、竹林院落和有芭茅的水塘;那呼声、那哭声、那野猫偷鸡的叫喊、那月光下的晒场和蒲扇、布谷和萤火虫,似乎总会以墨汁的另一种潮润泛起。这片泥土和这泥土上的情感,于我总是一片墨的颜色。
隐峰是我的老家,就像它雾天淡墨式的村落一样,杨家的血脉在这里也浸染成一张宣纸。在众多的亲戚中,我最爱去的是大孃和六叔的家。两个竹林院落之间是一片坟地,白天都有一些恐怖,若是夜在白色的芭茅花下,应了竹林的风声,便是让人浑声发凉的地方。而我常走的小路,便穿过在这些坟头之间。我曾在这里见过埋死人的队伍。大红公鸡的刀头、没有上漆的棺木、深而潮湿的土坑,那棺木沉重的撞地声,至今想起,大脑中都会回荡深深的痛。若是农历七月半的夜里,坟地里传来悠悠的胡琴声,便知是堂兄四哥又在抚弄他的二胡了。四哥说是要去给鬼拉琴,我们是不会去的。后来才知道,这坟地里葬着的多是自家的亲人。
每年暑假,我都会去乡下。记得大孃家碗柜里,有一个彩花瓷碗。每年生产队里甘蔗榨糖了,大孃都会用这只碗留上一碗红糖。待我暑假去时,每天为我兑水喝。假期结束,离开那天,她便用碗在水缸里搯上半碗冷水,用一根手指头顺着碗沿,将最后的糖洗在水里,让我喝下启程。
不知怎么,一直记得当时乡下的夜晚,都是特别的漫长、特别地黑。和锅底、砚台没什么区别。尤其是在一盏油灯下,在我生病的小屋中,所有的黑影都被拉长了。大孃一边往我的腋下和脖子上,抹着用猪油调过的锅烟墨,一边念着“羊儿不吃荤,吃了要害瘟”。乡下人将淋疤结肿大,称作“害羊子”。老人们都有自己的治疗方法。而我从此将那墨色、夜色、白发和歌谣混为了一体,不再分得开来。
最美的墨色,当与乡下的夏夜有关,与晚饭后的晒场有关,与一把把的蒲扇竹扇有关。天空中有星星点点的萤火虫,竹椅间是童谣和鬼故事。姑父是我小时候見过的最有才华和胸襟的老人。至今我觉得能与他相提及的,大概只有陶渊明吧。姑父世代书香,学富五车而心性自然。一手赵字远近闻名,其古文中医堪称了得。我的文言文,当是由他以巜聊斋志异》启蒙。
有水田的地方,一但有了牛和月光,但自然是最好的水墨作品。这画的中央是龙哥和他的水牛。龙哥是大孃的大儿子,喜欢喂牛,喜欢替人犁田。那月光下的人影、牛影、犁影,完全就是砚台中的记忆。
犁过的水田,将种上青青秀秀的稻秧,将有秧鸡出没,将有秧沟鱼追逐,将有红红的蜻蜓闪动。谷熟之季,便又是雨绵绵的水墨场境。而此时画面的主角,可能便换成了披簑衣戴斗笠的三哥了。他正髙高地举着竹竿,唤着鸭群。若是见我去了,会把簑夜雨具,一应为我武装了,弄得自己满头雨雾。三哥不善言辞,为人极善,尤其对我好。一次,在稻田边,三哥拿出五角钱给我。这,在当时是巨款了。他要我去帮他买几幅画,布置一下寝室。说我会画画,一定会选画。余下的钱,就给我买零食。我欣然接受,前往镇上的供销社。到了商店,才发现只有主席像卖,每张五分。犹豫再三,买下八张主席像,东西南北四面墙,一面两个人头。余款一角,便买了两衣兜干枣子,守在水田边与三哥分享。
乡下孩子的生活,就是随着季节成长的、农作物一般的生活。放牛、摸鱼、打猪草、摘瓜偷果、爬树上房、捉小鸟。其四肢的成长,都有着满田满坝的空间。这种无边无际的自由生长,都伴随着豆棚瓜架的花朵和房前屋后的叫骂的。乡村的叫骂也极其自然和随性。其穿透力,必须横空村落和田园。其杀伤力,却极其有限。必定都是乡里乡亲的长辈,其咒骂的内容,现在想起来,竟有让人失笑的温暖。在这样天性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的手和心随时都有发痒的可能。“手痒、身痒就去爬皀角树”,算是长辈对孩子们最为无奈的教诲。但是我们除了满身是刺的皀角树不爬,却是什么树都爬过了。每次暑假之后,我的身体都会被乡下的阳光染黑一层。
《栅栏内外遗落的文字》汪贵沿著/健鹰配画
《乡愁》诗汪贵沿/健鹰画
《红白茶》诗汪贵沿/健鹰画
《隐峰那座峰》汪贵沿诗/健鹰画
《江南古镇》汪贵沿诗/健鹰画
《玫瑰》汪贵沿诗/健鹰画
《故乡的老屋》汪贵沿诗/健鹰画
《乡愁的文字》汪贵沿诗/健鹰画
《江南风》汪贵沿诗/健鹰画
《水仙花》汪贵沿诗/健鹰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