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价值自然无须多说。比起《三国志》,有人评价说《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三国,确实如此。在这部罗贯中的三国中,我们处处可以看见作者对一个人物的“偏爱”,那就是仁义而近伪的刘备。
刘备在第一回就出场了,在尚且年幼时我第一次看《三国演义》,我就意识到这个人物有多么重要。刘备胸怀天下,身为前朝皇族的后人,他内心渴望着有一番作为,恢复前朝的辉煌,但在当时,他只是一个靠卖草鞋为生的普通人,但他注定不平凡:凭着自己的一身忠义,他拉拢到了许多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无疑是主角一般的存在,没有污点,白手起家,比起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刘备无疑是正面许多的。
罗贯中生长元末,他创作《三国演义》,鼓励宣传“拥刘反曹”,实是恋宋而反元。而历史上刘备这一角色,无疑是恰好能戳中罗贯中内心的那缕感情,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花费大量笔墨来塑造刘备这一仁君的形象。曹操这样评价刘备:“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陈登对刘备也是十分敬佩的:“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张辅评价:“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这样的一有血性、有能力的英雄人物,被人喜爱也是十分正常的。
要说罗贯中对刘备偏爱的原因,从历史上也可以做出解释。当时人们多对究竟魏为正统,还是蜀为正统议论纷纷。由于魏定都中原,言论逐渐倒向实力强大的魏国,但当时有一人企图以一己之力修改世人的看法,他就是习凿齿。而罗贯中也逆当时的“潮流”写出了自己对刘备、对蜀国的偏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罗贯中实为习凿齿的追随者之一,这样看来与其想法一致也不为怪了
鲁迅先生曾经有一句话评价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于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罗贯中对刘备的偏爱,的确是处处可见,这份偏爱是寄托着罗公自己的一份感情,这是罗贯中对汉室的维护,对现世的一丝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