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情况和分析目的
1、市场情况
1.1市场背景
随着近年来中国教育的普及,人们知识水平程度的提升,对职业的选择看法也成熟起来,从而减少了入一行就绑定一辈子的情形,越来越多的人在职业方向上会经历转行跳槽的情况,尤其在年轻化人群80,90后中离职率也愈来愈高,但是在职业选择上还是会有一大片迷茫的人
1.2市场前景
作为社交类产品的垂直领域,职场社交类产品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随着换行换工作人群的规模不断增大,此类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会日益凸显
2、分析目的
通过对职场社交类App的行业竞品分析,探索“职业社”App的精准市场切入点、商业模式、了解对手产品特色、和运营思路,从而有针对性的改进自身产品,故本文不做功能模块、细节体验等分析
二、竞品确定
1、竞品选择及依据
以社交和职场为分类标准,挑选相关度较高的出赤兔、猎聘同道、脉脉作为竞品分析
2、体验环境
3、应用市场排名、下载情况和用户评分
排名:App分类排名:猎聘同道>脉脉>赤兔
下载波动稳定性:赤兔>脉脉>猎聘同道
评论数:脉脉>猎聘同道>赤兔
从二图日均下载可以看到,赤兔、脉脉除去特定时期外日均下载量是较平稳的,而猎聘同道是波动较大的
评论详情中分析:脉脉评论较好,猎聘同道被吐槽的较多,赤兔评论量较少
小结:
市场:猎聘同道和脉脉的分类领域市场占有量占大头,都在前20
产品体验:脉脉用户体验最好,猎聘同道相对较差
三、竞品分析
1、战略定位
赤兔:背靠LinkedIn品牌,立志于做“最懂中国职场的社交App”,但有别于国内与海外的形式,这股氛围目前好像还没有本土化特别成功,这块国内也没有比较的产品可借鉴,需要不停摸索
猎聘同道:背靠猎聘网,强调“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直指目的性---求职,找人、招人、找工作属性突出,求职者为核心,社交就成了围绕这个核心的周边,当工具属性被利用完,应用的存在也随之烟消云散
脉脉:专注于职场环境下的社交,想要揽职场,人脉,吐槽,招聘于一体,达到一想到职场相关动态就发到脉脉上的效果,定位职场白领,但氛围严峻且混乱
结合糗百、百思不得姐这类产品始终无法脱颖而出,说明只靠娱乐性内容或只靠专业性内容是难以长时间留住用户的,所以专业和娱乐并行,再去中心化,以话题分类分块是一个不错的市场趋势
2、盈利模式
商业模式几乎都是招聘服务分成和增值服务两块
赤兔含付费职场分享、猎聘同道有金卡服务、脉脉有“职播”形式
3、核心功能分析
3.1 结构图比对
从各自结构就可以看出赤兔结构层级较多,猎聘同道和脉脉较为直接易用
3.2 核心页面比对
赤兔首页动态都是你关注的人分享的内容,倡导由初始注册引导关注大牛级人物向同级人物社交动态的转变,所以在一开始专业但不平易近人
猎聘同道在动态前面以招聘、人脉、公司、职位置顶,强调求职,工具属性浓厚
脉脉:动态分两个实名动态和匿名动态两个区块,且实名动态下默认展示2-3条评论,促进你交流,而匿名动态则让你吐槽而不担心有不好的影响,符合国内职场氛围,释放严肃的气氛,在社交这一块很接地气,但正因为如此,与职场这个主题本身的专业性又有背离,久而久之就会变成负能量爆棚的社区,但这不是一个长久的存在
小结:
赤兔:如何形成同级及以上的环境并增加用户粘性是难点
猎聘同道:工具属性让人用后即弃
脉脉:社交氛围如何平衡不走偏是难点
4、特色功能分析
职场社交重在职场这两个字上,所以人脉是这类社交软件最大的特色
赤兔:人脉较市场上App呈现较普通
猎聘同道:卡片式加好友部分,想表达社交游戏感,以个人信息相关推送
脉脉:人脉线路广泛,二度人脉,从同校、同行、同乡、同事等扩充,符合中国人依托关系链的思维
所以特色功能:脉脉>猎聘同道>赤兔
5、运营模式分析
主要是广告和社区推广
四、总结
1、根据脉脉的市场占有率来看,重社交对“职业社”来说是有利的,但同时又要思考如何社区氛围的巩固,限额注册可能是一个思路
2、比对的三款竞品均为间接竞品,而“职业社”在专业知识度上要深入而严谨,但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需要一定的历史进程推动人们在职业主动性上的发展,人们才会真正自发的形成一个价值驱动的职场社交
3、一款产品必要再市场分类领域内有独特的点,才能吸引人来或者让人第一时间想到,而“职业社”目前以国内市场人们在职场这一领域的发展阶段来看,时机尚不成熟,达不到戳中痛点的感觉,故此设想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