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觉得生活郁闷不堪?你有没有觉得时间凝固在某一点一成不变?你有没有觉得生活没有激情,只剩那周而复始的三点一线?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只是在刨闹生活,而缺少生活本身该有的状态?
我有过以上一系列的感慨,曾经不满足生活只是活着,曾经不愿意生活单调空白,似乎我的衣食住行缺少些什么,我每日只是在维持活着的状态。
我试着去改变,尝试新鲜事物,不断挑战自己,最后都成为家人眼里的三分钟热度。我试着去改变,奋力一搏,无奈都败下阵来。不断的尝试,最终都成为不断的失败,信心不断地丧失,连自己都觉得自己提不起来。
昏昏沉沉、酸酸软软,心力不足,身体疲倦不堪,如果你不能做成功一件事情,就无法在自己和家人面前崛起,就无法树立起自信,生活的天空渐渐灰暗。不,那不是我要的生活,我一定要我的生活精彩。我在寻找这样的机会,我在暗下决心,我要突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别人眼中的惊叹号,成为自己心中的化茧成蝶。
跑步成为我的生活的突破点,其能量大到令我生活中的蘑菇云升腾翻转。
早听说运动可以化解看到生活灰暗的抑郁感,我很自信地为自己诊断为抑郁癌晚期。一个胖乎乎的抑郁癌患者,软绵绵的走路都不敢太远。纵运动有万般好,又与我何干?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哪里也不想出去,心中即使有万般期待,也觉得终究是奢望。但是向往外面世界的心,年年有增无减,呆在屋子久了,也终究想从窗户往外看一看。看看外面的小伙伴是怎样的生存状态。
无意间接触到“跑步者说”,读着其中的文章,读着每个人通过跑步改变的状态,找到自己,寻找美;看着跑步者在世界各地的优美跑姿,昂首挺胸的自信状态,我的心脏突然漏跳了一拍。
如果你什么时候心脏漏跳了,我敢保证那样的时刻绝对会成为新生活的起点。
那是2015年3月,百人百天跑步班还在第二期的训练期,我开始先行自己慢慢锻炼,看着文章中谈到的运动初期的强度,开始实践,开始耐心等待三期。
4月的开班时刻来到了,我兴奋地加入到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中间,用尽努力想改变自己的心愿,和大家一起鼓励向前。
如果一个人总要通过什么接触到世界,修正自己的世界观的话,我告诉自己,这个“什么”真的来了,这就是跑步者的世界。
爱上跑步,爱上奔跑的自己,汗流浃背却能体会到内啡肽泛滥,快乐,兴奋,愉悦的自己,这些是运动小白的我从前从未体验过的。
有理论说内啡肽只在两个时刻才能出现,一个是有氧运动,跑步最明显,一个是恋爱时期。内啡肽的出现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恋爱过的人都深有体会。以我个人体会,真心差不多。恋爱时,两人一分开就会想念,就想见,就想见;跑步拉伸后,亢奋自信扬起头,就想跑,就想跑。
内啡肽是诱惑你抬脚跑步的动力之一。
之二就是挑战自己曾经想都没想过的距离。
如果不是报班跑,如果没有班里大神们的激励,我最多就是每天在操场走跑两圈,足矣。但是,群的力量是无穷的,群里大神们的刺激,让我居然跑完3公里后居然敢想10公里。
我记得自己突破5公里后,6公里就跑了很久,其实更多的是心态上无法突破,自己不相信自己,怎么可能跑下10公里?跑久6公里的脚,只要给个理由和机会,10公里真的在脚下丈量完毕,我呆呆看着跑步轨迹,我感觉到也是那样的刹那,我的心理抑郁治愈了。
我把心底的郁闷用挥汗如雨的方式倾泄出去,我把无法向别人说清楚的阴影面积用痛快淋漓的方式光照散去。我满血复活,10公里挑战成功仅仅一个星期,我就进入15公里的行列。我磨肩擦掌地去试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一路奔跑未停,居然真的跑完。
马拉松这个词,从前只出现在课本中,现在居然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那一刻,生命之光,神采奕奕。那一刻,我,表面镇定,内心狂喜。我想呐喊,告诉大家,我三个月前是跑步的小白,告诉大家,我曾经是典型的宅女,大学800米都无法达标。
从此跑步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过去,我觉得没有遇到满意的自己,我都在忍的状态,忍久了,就习惯了。跑步后,我觉得没有遇到满意的自己,我就去追。胖,我就要变瘦,瘦了,我又开始对肌肉线条感兴趣。
过去,拖延症症状明显,心中想的事情永远比做的多,狂躁不安,还不改变自己。跑步后,神清气爽,尤其屡次能克服“跑出去”的障碍,拖延症状也消失了,什么事情,想到和做到是同步的,无限缩短了世界上那段最长的距离:从头到脚的距离。
跑步是一剂药,药不能停,更不想停。
边跑步边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简直就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没有之一。
村上以为:“真的绅士大约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健康方法。”但他承认自己不是绅士,他居然动笔写了一本关于跑步的书。
而我,真的不是安利你跑步,我只是说了说跑步的好处。
这是“运动征文”的前篇,我的梦想就是奋斗这样一面文艺的跑马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