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由 夏丏尊和叶圣陶合著,采用故事的体裁,将他们在国文教学上和文学上的学识用平易的语言表述出来,意在为当时青年学生的国文学习给予指导和帮助。
作为青少年写作学习的书,故事体彩很棒,把枯燥的事情写得有趣,这是这本书最值得学习的地方。作为教育者参考,还能看到师生之间完美的互动。
以下是本书的摘抄,以及自己比较有感受的一些内容。
文章终究是表达自己
“鲁迅所写的是晚秋的夜,所以文中表现出萧瑟的寒意,凋落的枣树,枯萎了的花草,避冷就火的小虫,都是那时候实在的景物。他对着这些景物,把自己的感想织进去,就成了那篇文章。景物是外面的经验,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
每个人的感受、经验不一样,触发的情感也不一样。将个人内部经验赋予事物情感,也就成了文章。
关于写作能力的培养
“这是无可如何的事。诗词之中,这种情形更多,你们将来读诗词会时时碰到这种境界呢。你们尚是孩子,今后所读的文字却都是现成的东西,不是现代的大人做的,就是古代的大人做的。他们不但是大人而且都是文人,他们只写自己的内外经验,并不预计给你们读的。你们能懂得多少,就懂多少,从文字里去收得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你们不久就要成大人了,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练习到水平线的程度,将来才不至于落伍。”
写作需要思考力、想象力,更需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如何提高呢?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感受力,冥通过想窥探自己的深度意识,反思自己的所做所想,善于观察社会,多读书 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有精力的话有目的的多参加社群活动。
重复法——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重复表达 强调、突出的作用。
拟人法——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 ——鬼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 ——苍山负雪。半山居雾若带然。
以情赋景是情感抒发的好方法。
关于文章形式
《秋夜》——写景。状物。想象分子多。文字奇崛。
《登泰山记》——写景。纪行。朴实的记载。文字简洁。
针对不同的主题文章,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情感赋予,因此行文存在不同的情感。下笔之前,好好想一想,文章属于什么类型,采取什么样的形式。但总得说来,还是要情真、意切、言简。
关于写作与生活
要教诸君练习,只好规定一个日期,按期作文。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并不是作文这件事情必须出于被动,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干的。到某一个时期,诸君的习惯已经养成,大家把作文这件事情混和入自己的生活里头,有实际需要的时候能够自由应付:这个不得已的办法就达到了它的目标了。”
再次说明写作是对生活的有感而发。写作习惯养成,是为了让写作先成融为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在用得上的时候才能应付自如。
关于内容与标题
练习的人应该知道作文不是遇见了题目,随便花言巧语写成几句,就算对付过去了的事情。更应该知道在实际应用上,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题目的大部分的作用在便于称说,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关系。这些见解很关重要。懂得这些,作文才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不懂得这些,作文终于是玩意儿、文字把戏罢了。从前有人闲得没事做,取一个题目叫作《太阳晒屁股赋》……”
作文先有内容,后有题目——先是揣摩练习的人对于什么是有话可说的、说得来的,才把什么作为题目。题目的大部分的作用在便于称说。
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很重要。那么如何表达情感呢?写东西要先有灵魂(有什么感想、抒发什么样的主张、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读到这里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回想自己过去想要写的过程,总是先找一堆资料再写,这是本末倒置的形式。为什么写不好,方法不对,内容来凑,结果就是堆砌+一个空无一物的标题。反过来,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内容为先,然后逻辑,再去填充内容。
写作要之写什么
一篇文章的写成,最要紧的自然是‘说些什么’。这是所谓内容。—— 《文心》
写之前,我们都得问自己,这篇文章我到底想写什么?也就是中心思想是什么。在使用素材的时候,我们随时要问自己,这个素材和中心思想有关吗?是增加了中心思想的力量还是削弱了它的力量?这样的提问,可以避免内容与主题不相关的情况。
写作要素之怎么写
“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
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
如果你写的是干货,那么就要注重文字里“知”的概念,也就是说你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引用专家的描述,或者让自己成为专家。写自己知道的东西很重要。如果你写的是鸡汤,那么,重点就要在“情”和“意”上,因为鸡汤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发读者心理上的感触。但是,这三者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即使你在写鸡汤文的时候,也不能失去知识这一要素,否则就会显得盲目浮夸。
关于修改
作成了最好自己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做不论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修改要锱铢必较,花在修改上时间不要小气。好像没有这个习惯,发出去的文章自己要仔细琢磨,过几天之后再回来看,顺便温故而知新。
读书的情景设置
时代有一定的特色,读古人的书须留心他的时代,古人原并不对你说谎,但你一不小心也许会成为时代错误者,上很大的当呢。”
读书不要望文生义,很多东西都有他自己的局限性,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感悟。反过来,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去看的,有些书与自己脱节太远。读书的精力应主要放在经典的书上,能够破除时代的局限性。
关于读书笔记中的学问
写读书笔记的前提是精细的读书,读书不能苟且,否则读书笔记也必定是浮光掠影。读书笔记的内容可大可小,但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这种见解来自于自己的触发、印证、质疑、归纳、演绎等
读书不需要快,最重要的是将知识内化,并运用。尤其在一开始学习新东西的过程中,需要“以慢为快”,首先构建底层的核心知识,建立学习思维和逻辑。
关于触发
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触发,要是自己新鲜的才好。我们如果袭用,等于一味说人家说过的话,自己不说什么了。“读书贵有心得,作文贵有新味”。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和感悟,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随身带一小手册,心中一有所得,随时就写在手册上。其实也就是多看多想多积累,钱钟书老先生没有数十年如一日德积累,恐怕也写不出《围城》那样的好文。举例:《围城》里出现的最多,如“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交瘁”,“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允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围城里新鲜的触发,简直是不胜枚举。
“读书贵有心得,作文贵有新味”。这就是为什么读书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因为结合了个人的感受,也能联想到个人经历进行验证、反思、总结,甚至放在生活里大胆假设经过这个过程,知识也内化吸收了。
关于学习的态度
读古书的小风波怎样却对对待国学。作者指出,对待思想、学术不能凭主观的爱憎,最重要在能用批判的方法,还原本来面目。也就是要考察出思想学术和时代社会的关联,它因何发生,又因何摔了衰落,这样得来的才是真实的知识,对于我们的思想,行为最有用处。
对于基本的核心知识学习,也要本着科学的学习态度,将它的出处、背景和局限了解清楚。
关于语感与词汇
首先要积累足够多的词汇,加以区分并熟记于胸,到写作时才能从众多相似的词里,选出最合适的一个,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来,用词用语还要注意合乎人的身份和地域特点。语感方面则是要提高敏锐的感觉力,要会辨别语气的强弱和范围的广狭,留心词的情味,选择最相当的一个。
每个词语都有他的脾气,建立语感的重要性,需要不断积累。
承接和转折
“作文、说话是一样的,在承接和转折的地方最要留心。一句里边有几个词儿不得当还不过一句的毛病;承接和转折的地方弄错了,那就把一段的意思搅糊涂了。这须得在平日养成习惯,每逢开口说话绝不乱用一个承接的、转折的词儿,一定要辨别了前面后面的意思,拣那适当的词儿来用,这样作文的时候自然不会用错了。”
承接和转折,要精准使用。
关于读书目的
“能课外读书,原是好事。但乱读是不但无益而且有害的”
枚叔认为大文作为学生,课业多,课外余暇的时间有限,读书应“力求经济”。于是他帮助大文,分别挑选了工具、小说、诗集、杂志等不同类目的经典书籍作为课外读物。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各种书籍更是琳琅满目。不单单是学生,大部分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而能用来读书的时间更是有限。如何利用这个有限的时间读到最适合自己的书呢?这就要我们学会有目的针对性的选书。
书中对有目的的选书也有描述。乐华向王先生请教如何选择几本关于学习文学史的书。王先生没有马上推荐,而是回信咨询乐华阅读此类书籍的目的,当得知乐华的阅读目的之后,才开始告诉乐华选书的方法并推荐了几本书。这些方法对于我们也是很适用,在读书之前先弄清楚自己的目的,再针对性的选择,就能避免浪费时间的盲目阅读。
关于终身学习者
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真要求学的人是不一定要进学校的,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要学习的话,无论什么场所都行。假如我们自己不要学习,便是在最适宜的场所,也只能得到七折八扣的效果。我自己对这段话是深有体会的。
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以前做学生时,没有主观学习的意识,觉得为家长学习,造成学习的大问题。现在即便没有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也能建立目标,自觉自发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