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又爱又恨的机关码字生活

我在机关写材料.jpg

在机关里,“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去写材料,因为这能成就他;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去写材料,因为这能摧残他”。

虽然在其他职业和岗位,干几十年、甚至终其一生的也大有人在,但在机关里一直写20年材料,绝对是让人一听就头大的事。这事让我摊上了。

写材料说起来是脑力活,工作强度可不小。特别是遇到重要会议和活动,加起班来也是没白没黑,说是“体力活”绝对不过份。因此,在机关专职写材料,一般是吃“青春饭”。

机关材料写作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就算你学的是中文、新闻专业,初到机关也不一定直接写得来。材料岗位大多会从基层、业务部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中遴选或选拔。

几年后,一般都能练就一手不错的“八股文”。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错,又直接为领导服务,提拔重用相对会比较快。凭借在材料岗位练就的文笔和能力,在其他岗位一般都能很快成长起来。

当然,也会有人留在文字岗位,带领新人继续写材料。我就是在两级单位连续走了这条路子,才有这长达20年的机关写作生活。

以前别人问自己干什么,我说在办公室写材料,虽然私下很苦逼,但感觉自己很牛逼。这也缘自以前的环境,那时能被选到文字岗位,是一种光荣和认可;靠文字水平和勤奋努力进步,还是机关主流的价值观。写材料的人,颇有些在学校时当尖子生的“优越感”。

为保持这种自我良好的感觉,自然会有一种动力推着你不断学习,大政方针要学,业务工作也要学,给领导写讲话,当然不能说外行话。身处机关核心,能及时把握领导思路、想法,而且有的就是出自自己的手笔,还是很让人自豪的。虽然累点,心里是敞亮的。

对写材料这件事,自己也曾是打心里热爱,肯于钻研和学习的。其实,写材料与干木匠活也没什么分别。刚开始写就象学徒工,连个木头都刨不直,材料自然工整也谈不上。后来,就感觉能打出像样的桌椅板凳了,但还仅限于满足实用。再后来遇到都是文字出身的领导,才发现同样干木匠活,别人还能雕出花样来。于是自己也就学着雕花了。前些年,全系统大兴雕花之风,自己雕花的功夫也派上了不少用场。

接下来该吐吐槽了。长时间的写材料,对身体绝对是一种摧残。如果你在机关里,看到一个人年纪轻轻就秃顶了,那这个人十有八九是写材料的。由于从年轻就坚持运动,我倒是没有落下太严重的毛病。但现在写东西时间长了,颈椎也会疼,而且近年也开始神经衰弱了。

刚写材料时,机关的老人就有告诫:这个岗位不能干的时间长了,对身体不好是一方面,干久了思维固化,领导就看不上眼了。自己已经体会到,现在最有创造力的年龄已经过去,体力和精力也已跟不上,材料其实有些年不进步了。只不过自己要面子,对每份材料还是抱着认真的态度对待,领导也给予了宽容和惯性的信任。但有时一些重要材料却写不出当年的感觉和水平了,即使领导不说,心里其实是心虚的。

现在再对人说在办公室写材料,仍然感觉自己很苦逼,但一点也没有牛逼的感觉了。现在的材料岗位不但吸引力不如以前,反而成了一个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是现在的年轻人怕吃苦受累吗?好象是,但也不全是。

整个体制内,对“靠加班赢得加分”好象已不那么推崇,如果说80后还多少有点接受,90后则是完全不接受了。这可能也是一种政治生态和机关文明的进步。但写材料的人还是要比别的岗位加更多的班。现在来单位加班,遇到同事总是说“来拿点儿东西”。

再是不想被贴标签。偶尔被人或真或假地说文章好,真心没有年轻时的飘飘然了。不想给领导留下一种印象,好像这人也就是会写点材料了吧!而且,自己也有清醒的认识,干木匠20年也应该成为八级木工了吧?不过是“唯手熟尔”罢了,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呢?现在只想让领导知道,如果让我去干瓦工,我也能干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寂寞——人们听到这两个字,时常会感到一丝寒意,一丝悲凉,或是一丝凄楚在身边萦绕。甚至有些时候,一想到寂寞,便...
    陈曦i阅读 2,875评论 0 0
  •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已经在脑海里充斥了许久 没错,世界确实很大,我也想去看看, 为了能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
    随行漫录阅读 2,880评论 0 1
  • 去年带穗穗回老家,见过了生死离别,平常也总听她的小伙伴说叨奶奶去天上啦。 生死与老去,在她那里充满了同样神秘而伤感...
    沄间一杯茶阅读 2,635评论 0 1
  • 那是一个爽朗的早晨,我的心很平静。 拨开窗帘,金色的阳光柔和地洒在书桌上,照亮了封面那四个大字《老人与海》...
    cgfch2010阅读 2,656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