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你的心中非洲是一个什么样的印象?电影《卢旺达饭店》里面的种族大清洗,《血钻》里面的残暴军方,埃及的金字塔,索马里海盗,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为什么非洲的国家边境线都是直的,还有虚线?中国投资非洲,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鞋厂,修建港口铁路;难道非洲还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吗?非洲所有的国家都是贫穷的吗,他们信仰什么宗教,他们的政局还稳定吗,是否还会出现军事政变/种族屠杀?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很难用这些支离破碎的想象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非洲印象。
很佩服郭老师这种游历的精神,走遍东南亚,走遍非洲,从他的书中可以读到,这一路的行程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还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甚至包括生命的危险。但是郭老师依然挺了过来,走遍非洲,也才能分享给读者这么棒的书。
战争、贫困、腐败、疾病……非洲问题从何而来?熬过了混乱期的非洲,该如何摆脱殖民主义的梦魇,抓住发展的机遇?从合作伙伴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在非洲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作者曾两度深入非洲,试图通过游走、观察和研究等方式去解答这些问题。他以历史的脉络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问题为纬,深入地讨论了非洲问题的形成、发展与现状,揭示了非洲三代领带人和非洲人民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曲折历程。
过去两百年,非洲人民走过了被殖民、求独立的历史时期,现已进入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重新认识非洲、重估非洲的价值是作者写作的初衷,更是时代的重要命题。
现在依然还有部分非洲国家无法摆脱当初欧洲殖民者带来的巨大影响,特别是英国法国比利时,他们当初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带给了非洲人民沉重的宅难,这也是后面非洲的统一和发展中碰到的,而且无法绕开的困难和悲痛。
向往人权优先,却为现实所迫,不得不首先拥抱主权,这就是“皮埃尔之惑”。
这种困惑不仅出现在俄罗斯,在所有落后、遭受过殖民与侵略的国家,都会发现这一对矛盾。在它们还没有独立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外来民族的不公平政策,于是寄希望于抱团,扩大实力,争取整个族群的独立。从逻辑上讲,当整个族群独立后,国际地位会随之提升,其中的每一个个人的地位也会更加有保障。
但是,当国家取得独立后,主权已经成了事实和基础,如何行使主权就成了大问题。如果行使不好,不仅不能保证人权,还可能对人权造成进一步的践踏。
而要合理地行使主权,保卫人权,就不是革命这么简单的事情了。它需要复杂的制度设计和政治理论支撑,而这却是那些争取独立的梦想家所缺乏的能力。
由于带领人民获得独立的领导人往往都很强势,他们对于人权这个概念并不特别看重,反而更加乐于操纵政权这个概念。这些人的思维不可能立刻转变,于是曾经的功臣迅速成了民主和自由的障碍。这个问题在非洲国家尤其突出。
众多的非洲国家都有着这样的经历,靠着一个领导人摆脱了殖民统治,可是他也没有统治和治理经验,只能任人唯亲,滋生腐败,然后又出现军事政变,接着就变成独裁统治或者是民主选举,但是都会依然荆棘重重。众多的民族矛盾,宗教冲突,经济困局,怎么突破重围,这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也经历了这些困局,但是中国现在已经走出来了,这也给非洲国家了一个榜样,这样他们可以摸着中国摸过的石头过河。中国也在经营非洲,而是在本着合作双赢,共同发展,而非再向以前英法一样为了非洲的资源而对非洲进行残酷掠夺,可他们还要把这盆脏水泼在我们头上。
如果你想要了解非洲多一点,这本书绝对值得你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