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很多人都会在朋友圈里有这样一个分组——家人。很多时候,发朋友圈的时候,都会设置分组可见,让处在这个分组里的人无法看到你发的朋友圈。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了发朋友圈不直接屏蔽,却也不对其可见呢?
首先,为什么要屏蔽,原因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不希望父母过多的干涉自己。
偶尔和朋友出去嗨一嗨,嗨到比较晚,发个朋友圈纪念一下,父母看到的第一时间就会打电话训斥你,告诉你不要总是玩到这么晚。而其实这些出去玩的时候,真的只是偶尔而已。哪怕是你每天都在按时睡觉没有发朋友圈,有一天玩得晚发了,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你每天都是这样,于是,干脆屏蔽了。
偶尔发个搞笑视频或者哪里看到的笑话,父母看到了,又会告诉你,要看点有内涵的东西,不要总看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但是你很清楚自己不是那种能天天在书堆里看各种论文的人,又不希望次次被教育,于是,干脆屏蔽了。
偶尔工作太累了,发个朋友圈“太累了,不想上班了”宣泄一下情绪。父母看到了,又来说你了。“年纪轻轻的总是不想上班,能有多累,年轻人不要那么懒”。而跟你不在一个城市的父母却不知道,你在发这个朋友圈之前,已经坚持了十几天的每天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甚至有时候是从早上九点直接上到了十二点。不想反驳,毕竟可能反驳了他们也不信,于是,干脆屏蔽了。
辞职在家想休息一段时间调理身体再继续找工作,于是在朋友圈开启了养生的生活。这时候,父母又来了,“年纪轻轻的不上班在家待着干什么”“女人永远不要靠男人养”。这时候的他们,不知道你之前上班时每天都睡不好,不知道你每次来例假时痛得上吐下泻,而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又让你无法正常调理,于是你才干脆在家休整好了再去工作,他们也不知道你已经有所计划了。于是,干脆屏蔽了。
第二种,父母不懂你的苦
记得实习的时候,遇到一个人面兽心的老板,作为实习董助,难免会遭遇职场x骚扰,当时才大四的我,一个人远在他乡,实在无助,于是有了辞职回家的念头,在朋友圈发了一个动态,隐晦地说了这个事情,当然,当时不是屏蔽父母,是只对家人可见,毕竟这样的事情,也不愿意其他人知道。
没有想到的是,面对这样的动态,父母并没有过多的表示,反而是姑姑在第一时间来安慰我,并且告诉我,大不了辞职回家,给了我一笔钱,说,女孩子一个人在外面,身上得有钱。用了几天的时间下决心辞职,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妈妈,得到的却是“怎么就辞职了,就这么不干了?”我无法想象当时心里有多糟糕,养育了我这个独生女二十多年的父母,在我独身在外一个人受到x骚扰的时候,却不如常年在外只过年见一面的姑姑的关心来得真切。
于是,从此发誓,有事自己扛,朋友圈也再也不把自己的生活现状对家人可见了。
这样很极端,只是,心里始终过不去这个坎。
第三种,报喜不报忧
有时候心情真的很糟糕,于是便在朋友圈宣泄一下;或者是受了点小伤,在朋友圈玩笑似的调侃一下自己。下一秒父母就来问你怎么了,要不要紧,而远在老家的他们,除了紧张和安慰之外,无法帮助到你。于是,干脆屏蔽了,不让他们看到你“忧”的一面。
可是,最可怕的就是,报喜不报忧之后,父母就真的以为怒你只有喜,没有忧。
现在很多人都会选择朋友圈屏蔽父母。
但是在屏蔽的同时,和父母又失去了沟通的渠道,于是,代沟便成了鸿沟。
我今天不想呼吁广大子女要去跟父母沟通,反而想替广大子女告诉父母们,不是我们真心想屏蔽父母,“朋友圈”这个词,字面意思,是“朋友”可见的圈子。成年子女都希望能和父母像朋友一样交流,只是,父母已经习惯了说教,让子女们无法和父母真正像朋友一样敞开心扉。
所以,父母们,请理解你们的子女,他们已经成年了,有自己的主见了,他们不是小孩子了,他们是有是非观的,你会发现,请停止你们无止境的说教,去观察,去尝试着理解。很多父母嘴上都在说着只要儿女开心就好,然而在实际行动上,却在用各式各样的方法让子女不开心。
所以,父母们,尝试着放手吧,他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弱,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差,默默地观察下去,你会发现,你们和子女间的代沟,并没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