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上期,精彩继续——)
唐代宗大历三年,西川节度使崔宁奉诏入京。临行前,他让自己的弟弟崔宽代理成都防务,守护好成都,别让人钻了空子。
那个时候,成都周边并不宁静。泸州刺史杨子琳和邓州刺使柏贞节早就对崔宁不服,一直觊觎他的节度使之位。这杨子琳本来是泸州地区的一个强盗头子,后来接受朝廷招安,经前任西川节度使、宰相杜鸿渐保举才担任泸州刺使的。之前崔宁和这两人还干过一仗,是杜鸿渐和稀泥,才让他们表面和解的。
虽然崔宁一再叮嘱,但崔宽不以为意。他觉得杨子琳和柏贞节一定不敢进攻成都,于是酒照喝,妞照泡,对成都的防务自然不那么上心。可是,杨子琳一直关注着成都呢!崔宁走后没多久,这家伙一看机会来了,马上带领数千精锐骑兵长途奔袭,一度攻占了大半个成都,对百姓大肆抢掠。崔宽虽然组织自己的城防士兵进行了多次反击,可不但没能将杨子琳的部队赶出城,反而丢了更多地方。眼看能守城的士兵越来越少,节度使府岌岌可危。
听说自己的小叔子连吃败仗,丢了成都大部分地方,浣花夫人非常着急。她看到崔宽手上已没有多少可用之兵,便对他说:“小叔,这样下去不行呀!我们必须招募更多的人手来参与守城,否则,成都就保不住了。”可是,怎样才能募集到更多的人手呢?一看崔宽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她接着说:“我来做主,把我自己的私房钱和家里的所有钱财都拿出来,重金招募勇士,共同守卫成都!”看着崔宽还是一副守财奴的肉疼样子,她更加毅然决然:“城都没有了,还要那么多钱有何用!”
在浣花夫人的主持下,崔家把阖府的积蓄都捐了出来,共得十余万钱,连夜在城中招募勇毅之士。有道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夜之间,就有数千人前来应招。浣花夫人亲自挑选了一千多人。她把这一千多人按正规部队编制,组成几个方阵,每一个方阵都任命了将校等“军官”。她让人把节度使府武备库的所有兵器都取出来,对这些人进行了简单的培训,然后让大家进行操练。做这一切的时候,浣花夫人镇定自若,表现出极高的军事素养和过人的领导力。
第二天临晨,浣花夫人一身戎装,脚跨骏马,手挥宝剑,带领这一支刚刚组建的“军队”,向杨子琳的叛军杀去。叛军兵士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就听到振天的喊杀声,一位如天神一样的巾帼英雄,带着大队人马杀将过来。叛军士兵害怕极了,连连后退。杨子琳也非常恐惧,他以为是崔宁的援军赶回来了呢。在混乱中,叛军士兵自相践踏,狼狈不堪地往城外逃。待叛军退出内城,浣花夫人便收军固守待援。因为她知道,按实力,自己刚刚组建的这支“部队”还不是叛军的对手。
过了一会儿,一看后面并没有追兵追过来,杨子琳终于松了一口气。本来他还想组织叛军反攻,可是,由于城中老百姓都坚壁清野,叛军已无粮草可用。饭都没得吃了,谁还会给你卖命呀!不久,成都又连续几天下起了大雨,街道都被雨水灌满了,没有防雨设备的叛军士兵狼狈不堪,陆陆续续有大批人员弃城逃跑。最后,杨子琳没办法,只好率残余部队撤离成都。在浣花夫人的努力下,成都之乱终于得以平定。
再说在京城长安的崔宁,收到成都失陷的消息后,大惊失色。作为节度使,他负有保境安民之责,而且,成都是他根基,没有了成都,他可什么都不是呀!于是,他第一时间进宫向皇帝报告成都的紧急军情,请求让自己尽快回救成都。皇帝也没有含糊,让他迅速回蜀地收拾局面。他一边往成都赶,一边快马加急,安排西川各州驻军往成都集结。可就在他火急火燎地回到成都时,却见成都已是风平浪静,街市秩序井然,哪里还有叛军的影子!一打听,原来是自己小夫人的功劳,而且,成都城里到处都在传颂着这位巾帼女英雄的故事!
崔宁真是喜不自胜,对任氏也就更加敬重了。
后来,崔宁把成都的情况据实表奏朝廷,代宗皇帝大喜,加封崔宁为冀国公,封任氏为冀国夫人。一个平民出身的女子得封“国夫人”,在唐朝那也是不多见的。在中国历史上,以一个女子的身份散尽家财保境安民,这种见识,这份果决,这腔豪气,同样是不多见的!
本文中关于任家姑娘的故事,前半部分来自于民间传说,寄寓着我国人民对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的向往和礼赞,而后半部分中任氏保卫成都的事迹,在新、旧《唐书》中都有记载,青史昭昭。任氏被封冀国夫人之事,虽不见于正史史籍,但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唐写本中,有唐代大诗人岑参的《冀国夫人歌辞》七首。经众多文史专家考证,歌辞所歌颂的人物正是任氏。因岑参当时身在蜀中,亲历其事,诗中所述极为可靠。而且,宋人祝穆的《方舆胜览》中引述有《冀国夫人任氏碑记》,更可证任氏被封冀国夫人之事的真实性。
岑参的七首诗中,第一首写的就是夫人受封的恩荣:封诰诏令从天而降,鹄翔鹊飞,喜气盈门。第二首写夫人在锦江边游乐的情景:柳暗南桥,红亭独赏,清波流淌,罗袜成尘。第三首写夫人出猎,就是我们前面引用的那首:锦帽红缨,宝马雕鞍,翩翩出猎,都人争睹风姿。第四首写夫人响遏行云的歌声和小酌后的娇憨之态。第五首情态一转,写夫人虽能清歌曼舞,但自有胆色豪气在,“厌作阳台一片云”。第六首写其保卫成都的事迹:玉指调金镞,一身定三军。最后一首写崔宁有丞相之尊,夫人为“国夫人”之贵,仍有小女儿之娇。七首诗每首独立成章,又联成一组,层层推进,一气呵成。文后小白会把这七首诗附上,供大家赏读。
冀国夫人保卫成都,青史留名。夫人去世后,成都人民就在浣花溪畔为她立祠,以纪念她为成都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当时的祠名叫“冀国夫人祠”。后来,因当地老百姓都习惯称任氏为浣花夫人,把“冀国夫人祠”也称为“浣花夫人祠”,慢慢地,这祠名也就改称“浣花祠”了。这一改,虽然未点出其封诰之实,但更贴近老百姓,也更富传奇色彩。
从唐朝后期开始,成都百姓就有了过“浣花日”这个特色节日的习俗。所谓“浣花日”,就是浣花夫人的生日(农历四月十九日)这天,成都全城男女老幼都要盛妆出外游赏,并到浣花祠拜谒浣花夫人,以示纪念。宋人任政一撰有《游浣花记》,里面写道:“成都之俗,以游乐相尚,而浣花为特盛。每岁孟夏十有九日,都人士女,丽服靓妆,南出锦官门,稍折而东,行十里入梵安寺,罗拜冀国夫人祠下,退游杜子美故宅,遂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成都之人,于他游观或不能皆出,至浣花则倾城皆往,里巷阗然。”可见,这一天是成都的一个盛大节日,成都人倾城而出,浣花溪畔人声鼎沸,小街小巷里都挤满了人。这天,成都的官员们也会参与,与民同乐。成都太守会在这一天接受百姓的拜见,百姓戏称见太守为“邀头”,所以这一盛会也被称为“邀头大会”。由于“浣花日”与三月三上巳节时间相近,明清以后,这两个节日便合二为一了。
现在的浣花祠就在杜甫草堂景区内,为清代重建,内有浣花夫人泥塑像。原像为清代所塑,但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在的塑像是由四川雕塑家赵叔同先生重塑的,表现出浣花夫人的英武果决之气。祠内正殿前有清代学者俞樾所撰的一副对联:
新旧书不详冀国崇封,但传奋臂一呼,为夫子守城,代小郎破贼;
三四月历数成都盛事,且先邀头大会,以流觞佳节,作设帨良辰。
上联述浣花夫人故事,说虽然新旧《唐书》上没有记载她被封冀国夫人,但他为丈夫崔宁守城、代小叔崔宽破贼的事迹昭然;下联述成都“邀头大会”之盛,并把上巳佳节作为夫人的生辰纪念。所谓“设帨良辰”,意思就是女子的生日。此联追昔抚今,对仗工稳,音韵铿锵,文彩斐然,堪称佳作。
现代,也有不少以浣花夫人为原形的文艺作品,如川剧有新编高腔古装剧《浣花夫人》,把任家姑娘取名为任万珠。阿缨艺术工作室还制作了首部蜀锦动画片《浣花夫人》,非常唯美,值得一看。电视剧《浣花夫人》也在筹拍中。
《新唐书·列传·卷六十九》中的崔宁传记中关于任氏的记载如下:
始,宁入朝,留其弟宽守成都,杨子琳乘间起泸州,以精骑数千袭据其城。宽战力屈,宁妾任氏素骁果,即出家财十万募勇士,得千人,设部队,自将以进。子琳大惧,会粮尽,且大雨,引舟至廷,乘而去。
岑参《冀国夫人歌辞》(七首):
其一
夫人封赏国初开,宝札纶言天上来。
翔鹄日边鸾不去,盘龙印处鹊飞回。
其二
柳暗南桥花扑人,红亭独占二江春。
为爱锦波清见底,时将罗袜踏成尘。
其三
锦帽红缨紫薄寒,织成团襜钿裴鞍。
翩翩出向城南猎。几许都人夹道看。
其四
歌声一发世间希,数片晴云不肯归。
弱腕醉□歌扇落,误令翻酒污罗衣。
其五
翠羽珊珊金缕裙,清歌时惜世间闻。
比来不向巫山住,厌作阳台一片云。
其六
甲士千群若阵云,一身能出定三军。
仍将玉指调金镞,汉北巴东谁不闻。
其七
碎叶氍毹金烛盘,繁弦急管夜将阑。
自怜丞相歌钟贵,却笑阳台云雨寒。
欢迎您关注“三甲任氏”。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点击左下角的“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微信群,也可点击右下角的六角星“在看”,也可直接为任家小白点赞!小白这厢有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