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豪放,杜甫沉郁,高适激昂,三人交往如何?

李白、高适、杜甫三人交往历史浅探

作者:枯木

唐代是个人才辈出、群星荟萃的时代,而关于唐代诗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不但坊间野史逸闻多有描述,就连正史也有不少记载。然而不少纯属捕风捉影,有的甚至添盐加醋演绎附会,更有标题噱头极尽渲染,内容低俗无聊。


就拿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三人的交往来看,笔者注意到,有的自媒体文章打着历史旗号,却绘声绘色不断演绎,不少甚至脱离历史依据,凭空想象,更有甚者,流行词汇和英文夹杂其间,红粉佳人若隐若现,貌似卖弄语风幽默,其实不过是媚俗吸睛而已。

那么,这三位诗人的交往如何呢?在正史关于三人的传记里,少有确切记载,然而,我们从他们诗词交往以及一些佐证资料中,可以略微管窥出一点蛛丝马迹,从而还原三人的比较接近真实历史的轨迹。


关于李白和杜甫二人的交往,拙文《李白豪爽,王维平淡,杜甫激愤,三位诗人的交集如何?》系列文章中,多有详细探讨,因而这里就不赘述。我们就围绕着高适和二人的交往,进行简单探寻。

高适(700—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唐才子传》),唐代著名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前半生穷困落魄,命运蹉跎,五十岁后才得以崭露头角,安史之乱时迅速崛起,成为一方大员,并被册封县侯,去世后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后半生相对荣耀。


关于高适的出生年月,如今亦无定论,有704年、701年、700年等说法,笔者认为周勋初先生的考证公元700年比较接近历史。按照《旧唐书·列传·卷六十一·高适传》:记载,“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因而高适应该是过了五十岁才得以崭露头角。


正史记载高适卒于永泰元年(765年)正月,从后向前推算,高适被举荐时间大致在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是由开元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举荐有道科。有道科是源自汉代的贤良方正,也叫贤良方正科,为常举科目,不需要考试,只需要人品声誉好,并且有官员推荐,就可以举荐为官。


而在高适被举荐以前,生活非常困窘,《旧唐书》“高适者,渤海蓚人(今河北景县)也。父从(崇)文,位终韶州长史。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新唐书·列传·卷六十八·高适传》“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间。”,可以看出,高适年轻时落魄,寄寓在梁宋(商丘地区)间,甚至到了依靠乞讨度日的境地。

而和高适几乎同龄的李白(701~762年),也是被举荐,不过不是科举科目,并且和高适命运相反。高适被举荐有道科后,从此发生命运转折,逐渐开始仕途荣耀,冉冉升起;而李白被推荐并被唐玄宗任命为待诏翰林后,却是人生仕宦最为辉煌时期,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甚至身陷囹圄。


李白在经过多次干谒以及被众人推荐后,终于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四十二岁时被皇帝下旨召见,成为朝廷供奉待诏翰林,然而李白在京城呆了两年,由于桀骜不驯的性格得罪了权贵,以至于天宝三载(744年)夏天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在归家游历途中,遇上了杜甫(712年—770年),杜甫此时已经多次参加科举下第,在京城干谒投赠,也是毫无进展。而李白当时正是声名远播,名扬天下,杜甫非常钦佩李白,《饮中八仙歌》就是明证,而李白对这位小十一岁兄弟的诗才也甚是看重,于是二人结伴同游梁、宋,并且遇见了高适。


就当时来讲,李白属于“曾经沧海”,朝廷供奉,待诏翰林,誉满天下,“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大有睥睨一切的气概;而高杜二人却“未窥门径”,高适“求丐取给”,杜甫“屡应不第”。然而李白并未以位取人,恃才傲物,反而倾心相交。


同为才子,惺惺相惜,并且都有远大抱负,兴趣相投,诸如高适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的《燕歌行》有:“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杜甫同期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是豪放之人,因而相遇之后一拍即合,结伴同游。


正如后来杜甫回忆的诗词《谴怀》有记录:“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46岁的高适,45岁的李白以及34岁的杜甫同游梁孝王吹台,怀古凭吊,相谈尽欢。这次短暂相遇,三人结下深厚友情。分手后,虽然第二年李白和杜甫后来还有一次交往,不过从此后,三人再未相聚。

光阴如梭,白驹过隙。李白从此游历名山大川,寻仙访道。而高适和杜甫总算等来发迹之时,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五十岁的高适被张九皋举荐有道科,出任汴州封丘尉,不合心意去职,游历边塞时遇上命中贵人,被当时名将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看中,“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从此开始被皇帝知闻。杜甫屡次不第之后,终于在天宝十载(751年)因为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二人可以说是前后脚进入朝廷。


然而,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成为三人命运的转折点。高适跟随名将哥舒翰讨贼,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仍佐翰守潼关。不料哥舒翰兵败投敌,高适则独自逃归,谒见玄宗,分析潼关败亡的形势利害,建议唐玄宗西幸蜀中,得到唐玄宗嘉许,到成都后被升迁为谏议大夫,赐绯鱼袋(五品以上)。

而杜甫和王维被安禄山军俘虏,王维名气太大,被迫接受伪职给事中;杜甫刚被任命为兵曹参军小官职,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于是得以逃脱,从长安来到凤翔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从八品上),不久因为替宰相房琯辩解,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李白,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同妻子宗氏向南逃难,也许一直是壮志难伸,迫切希望尽展胸臆,因而被永王李璘招入幕中,本以为是报效国恩,没想到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历史疑案),和唐肃宗李亨产生龃龉,导致征剿,兵败被杀,李白在浔阳锒铛入狱。


而在永王起兵的时候,唐肃宗听闻高适善于谋划,于是下旨让高适进京。高适审时度势,给唐肃宗分析江东形势,断言永王必败无疑,赢得肃宗信赖。唐肃宗认命高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率兵平叛,尚未渡江,永王果然兵败,可见高适技高一筹。

在高适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的时候,李白正身陷囹圄。罪名是胁从谋逆,生死关头,“病急乱求医”,李白也想方设法寻求故旧搭救。此时想到了高适,于是在一位秀才张孟熊准备拜谒高适的时候,李白便写了一首诗《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寻求帮助,序云:“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余嘉子房之风,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送之。”


诗词最后几句:“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引用了《淮南子》中“燕霜”典故:“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仰天而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李白赞誉高适运筹帷幄,建立特殊功勋,而自己并没有什么冤屈的感受,大不了准备玉石俱焚。虽然如此说,其实是委婉的表明了自己被诬陷,希望高适能够伸出援手。

令人痛心的是,高适此时并没有仗义执言,从历史记载来看似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装聋作哑。反观杜甫,虽然人微言轻,可是却替李白抱不平,《不见》诗:“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小小八品官,却有替国家怜才之心,希望能赦免其罪。


后来,李白在宣慰大使崔涣、御史中丞宋若思、兵部尚书宰相郭子仪等人的援手下,乾元元年(758年)被流放夜郎。一年后大赦北返,不久生活窘迫,被迫投靠当涂的族叔李阳冰,最后在上元三年(762年),李白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万古奇才,与世长辞。

那么,以高适之智慧,应该可以判断出李白并非是造反附逆,从道义而言,应该仗义搭救,可是为何却无动于衷呢?笔者猜测,这和高适的仕途得来不易有关,五十岁以前,仍然是布衣百姓,节衣缩食,好不容易才得到唐肃宗重用,而永王李璘和唐肃宗李亨是死对头,冒然出言,很可能影响到自己以后的仕途,弄不好还会丢官流放。因而高适政治上高度敏感,在友情和仕途的选择上,毅然选择了壁上观。


也许,从高适的角度来看,作出了最利于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然而从道义上来讲,确实有点亏欠,正如《旧唐书》评价高适:“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其中说高适功名利禄之心较盛,虽然崇尚节义,不过言过其实,还是略带贬义的。也因为此,李白和高适从此老死不相往来,二人的交往诗稿,也不见流传。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自媒体文章说李白妻子宗氏前去找高适求情,都被冷漠相对,这就是杜撰附会了。虽然李白的《在浔阳非所寄内》有:“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说宗氏如同汉代蔡文姬因为董祀犯死罪找曹操求情一样,哭泣着前去长官处求情。可是当时李白是在浔阳入狱,管辖的是江南西道,治所在洪州;而高适是淮南节度使,治所在扬州。宗氏即便是前去诉说冤屈,也只能找江南西道采访使宋若思,不可能去找不相干的淮南节度使高适,因而胡乱牵扯没有历史根据。


高适没有替李白说话,不过也没有被重用,反而是因为宦官李辅国谗言,被贬为太子少詹事。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迁彭州刺史,历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后调回京城,迁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旧唐书》评价:“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高适没有帮李白的忙,不过却帮了杜甫不少忙,杜甫在蜀中漂泊的时候,高适也在四川任职,多次接济杜甫。比如杜甫的《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高适接到信后,及时援助米面,杜甫在《酬高使君相赠》有:“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说明高适还是很念旧情。当然,这是因为杜甫只是缺少衣食,不会牵扯到政治问题,所以高适自然略尽友情之义。


后来高适回到京城,二人诗词往来颇多,其中杜甫有《寄高适》等诗词传世,而高适一帆风顺,屡被加官进爵,被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人老念旧,此时想到远在成都的杜甫,依然饥寒交迫,于是在大年初七日写信慰问,大意是自己龙钟之年还被封为两千石的侯爵,感到对不起四处漂泊的老朋友杜甫:

《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而此时杜甫过的确实艰辛,永泰元年(765年)四月,庇护自己的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只能离开成都,经嘉州、戎州、渝州、忠州、云安等地辗转,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此时才看到高适的来信,而高适却在永泰元年(765年)正月就去世了,于是杜甫赋诗追忆高适的一生: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凄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

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莫。

潇湘水国傍鼋鼍,鄠杜秋天失雕鹗。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

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

长笛谁能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活命之情,敢效犬马之劳!高适对于杜甫的援助,虽然属于小恩小惠,可是对于杜甫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因而铭记在心,没齿难忘。而高适对于李白,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却缩了回去,没有表现出义气担当,不能不说有亏私德。不过,面临抉择,有不予援手还落井下石者更屡见不鲜,因而我们没必要强求每一位都是圣贤,只能说一声遗憾。


五年后,大历五年(770年)冬,离乱之中杜甫在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凄凉离世,时年五十九岁。从此,诗仙诗圣皆作古,边塞诗侯也成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020/8/12榆木斋

参考书目:

《旧唐书》卷六十一、卷一百四十 后晋 刘昫、赵莹等编修

《新唐书》卷六十八、第一百二十七 宋 欧阳修等编修

《唐才子传》卷二 元辛文房编撰

《高适年谱》 周勋初编撰

《李太白文集》

《高常侍集》

《杜工部集》

《全唐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