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书徐汝佩卷》

徐如佩是阳明先生的门人,在一次参加京城的科举考试中,因试卷中有诋毁阳明先生学问的考题,徐汝佩很是气愤,放弃考试,愤然立场。

京城来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了阳明先生,并称赞徐汝佩有“见得思义,见危授命”之勇,是个有风骨,有气节之人,但阳明先生听后却仿佛不开心,说,不是这么回事。

这个人很不解,觉得作为老师有这样维护自己的学生,先生应该高兴才对。

于是他又说,徐如佩去京城参加考试,一路花销耗财费时,若家中还有需要赡养的父母骨肉。本是清贫之家,那么徐汝佩放弃科考这个举动就未免太冲动了,荒废了自己的志向,同时也浪费了钱财。阳明先生听了还是不悦,说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人就很困惑了,再问先生,先生只是默不回答,这人便离开了。

有一天,此人遇到了徐汝佩,把他和杨明先生之间的对话告诉了如佩,问他如何看待这事。

徐如佩说,我当时在考场上看到考官出的考题公然诋毁先生学说,很是气愤,先生的学说是多么智慧,先生的话是多么坦荡,先生的心是多么仁厚,他们却诋毁先生,所以我一气之下愤然离场。想从此跟随先生归隐深山穷谷,与这样的俗人眼不见心不烦。

但在回来的路上,冷静下来之后,我忽然明白是我错了。

那个人不解地问他,你错在哪里?

徐汝佩说,我在认识先生之前也是看不上先生的学说,也是在诋毁先生,但真正成了先生的门生,切身体悟到先生良知之说是多么正确,然后才幡然醒悟,后悔以前对先生的诋毁。

想到出题的考官,他们未曾切身了解先生学说,没有亲身感受先生的教诲,这不就像当初我不了解先生却诋毁先生一样吗?我又有什么理由来责怪人家呢?

作为先生的学生,我愤然离开的行为不仅没有维护先生,反而这种行为让先生蒙羞了。

先生之所以听说我的事之后闷闷不乐。我跟着先生学习学问,却没有在行动中去印证先生的学说,做不到知行合一,先生这是对我爱之深,忧之切呀!

后来徐汝佩亲自来见先生,把他前后不同的感悟告诉了阳明先生,并请求先生把他的这段经历写下来,以警示后人。这时候,阳明先生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学会推己及人,学会包容与自己不同见解的言论。自己也曾犯过的过错就不要去责怪他人。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前几年那个为了对抗高考政策,考场上交白卷放弃高考的高三学生,后来也是为自己当时的冲动后悔不已。

好在后来他又参加了复课,经过几次高考失利,最终倒也考上了大学,但中间却荒废了几年时光,据说他曾经到高考现场做反面宣传,劝慰高考学子以他为戒,他的错误选择不要重蹈覆辙。

是啊,高考政策关系到很多方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用一己之力和自己前途来对抗不可能的事,未免牺牲太大,终究是年轻,高估了自己的影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周学习《书徐汝佩卷》,主要是讲了徐汝佩的弃考事件引发一场讨论,而阳明先生通过不言而教,令徐汝佩感悟至深。通篇读下...
    门前水杉阅读 14,092评论 7 7
  • 最近越来越体会到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想到正好朋友推荐的一篇文章《书徐汝佩卷》,读后惹人深思。 《书徐汝佩卷》讲的是阳...
    棒棒糖给你吃阅读 9,181评论 0 0
  • 原文 壬午之冬,汝佩别予北上,赴南宫试。已而门下士有自京来者,告予以汝佩因南宫策问若阴诋夫子之学者,不对而出,遂浩...
    鸿图大展阅读 6,974评论 0 0
  • .今天学习新文章《书徐汝佩卷》非常经典,展示了无言之教的深远韵味。阳明先生的弟子徐汝佩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看到考试题...
    长长的影子阅读 6,138评论 0 1
  • 2022.9.14 今天继续读《书徐汝佩卷》,又有了新的感悟。从文末徐汝佩反省中看到三点过失: 第一、徐汝佩罢考的...
    静若处子阅读 11,58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