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的《围城》被誉为现代版的“儒林外史”,是一部辛辣独特的讽刺小说。豆瓣评分9.3分!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以方鸿渐这个处于精神危机中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为线索,从国外回到上海,从上海辗转内地,而后又回到上海,最后又要出走......
广泛地触及三四十年代的社会众生相,尖锐地揭露和讽刺、抨击当时种种社会弊端和人生病态,真一个“讽”字了得!
感受最深的就是:人生就是一座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仿佛也是现代人的围城困局!
1、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围城
每一年毕业季,很多人面临着去大城市和回小城市的艰难选择。
去大城市,虽然工资看起来高,但房价更高。年轻时拼命奋斗,漂泊孤零,却不得不面对的“中年危机”,终究他乡不是故乡。
在小城市也有困惑与纠结,虽然安逸,却像温水煮青蛙,年纪轻轻就像老年人一般失去了斗志。认命吗?似乎也有点不甘!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去!
2、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围城
疫情的近几年,考编制、求稳定的人越来越多。“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体制内,工作就是铁饭碗,只要不犯原则性问题,就可以一直安安稳稳干到退休!
另一方面,从体制内想出来的人也越来越多。过年时一个堂哥就说到,体制内干了二三十年还是这么点几千的工资,羡慕老同学在外面的年薪几十万!
还有一种围城是,人,永远都在羡慕他人的工作,但,也不敢跳出自己的工作“圈”。
3、婚姻与自由的围城
钱钟书在他的《围城》中这样写道:“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一语道破婚姻的真相。
随着城市化与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变更,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被迫或者主动选择不婚想要自由!与此同时,离婚率也越来越高。
我们渴望着拥有父辈“一人一辈子”的爱情与婚姻,却在现实面前,在自由面前,越来越像一个“白月光”般的梦想!
婚姻也是一座座围城!
这就是现代人的围城困局,在无休无止的“出去”“进来”循环过程中,我们体验着、欢笑着、思索着,度过这短暂而又庸常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