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杭州,记得大三暑假从千岛湖到了杭州,住了一晚就转去奉化参拜蒋先生府上,还记得杭州大酒店的毛豆竟是薄薄铺了一层,饭桌转个圈就扫光了,从此对杭州菜的“精致”很不以为然。
这次在杭州三天,匆匆忙忙,以游记形式记录这三天。
D1:初访西湖
从苏州到杭州一路的油菜花很美,想到去同里的路上,想到婺源。路上的风景从苏州的秀丽慢慢过度到杭州的清新。不得不承认,说秀美,小家碧玉的苏州是难以匹敌的,但杭州有它的独到之处:俯拾皆景,让人忘了时间忘了挪动脚步,或者挪了步伐却因从另一角度发现的美折转回来。
汽车北站出来坐67路到米市巷阿姨家放下行李,吃了口午饭决定剩下的时间玩东线。线路是坐车到西南角双投桥,转雷峰塔和净慈寺,然后北上掠过西线诸景。公车好长一段路是沿西湖西线往南开的,坐在车上时不时看见柳枝浮动的西湖,真要忍住提早下车的冲动才行。
下了车拐进湖边小道就见双投桥和夕照亭。双投桥有宋朝的苦命鸳鸯殉情投水自尽的传说,还是叫老名字“长桥”要爽快一些。在亭子里隔湖看雷峰塔才是真正雷锋夕照最好的观赏点吧,可惜当天阴沉沉的夕阳不给面子,第三天艳阳高照的傍晚我已奔向萧山机场了。
继续沿顺时针方向转,套用“环滁皆山也”,环湖皆景皆人也,可以省略数千字。到雷锋塔脚下,先被马路对面的净慈寺吸引过去。虽这里的南屏晚钟也是西湖十景之一,但很少人有心有时间聆听这座千年古刹的钟声。因来杭州游客多半是匆匆的,更不用说旅游团了,香火自然不可能比得上灵隐,来这里的人是独爱清幽了。
转过身是有些巍峨的雷锋塔,尤其是站在塔下仰视时,但也不由得想起来《论雷锋塔的倒掉》,于是把刻在墙上的《雷峰塔重建记》照了下来。雷锋塔景区没进去,又没钱又没时间,但光从周围的雕琢就能看出“做工”的细腻:放生池周围的石柱上面,小石狮不比卢沟桥的差;莲花灯的装饰龙头;石阶旁的狮兽;流畅的花窗……
反过来逆时针走,路过双投桥便是柳浪闻莺,光看大门里满眼的绿柳就知道不是“浪得虚名”,于是想到“章台柳”,不过柳如是确实和这里有些关系,钱王爷几百年后的本家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秦淮八艳之首“柳儒士”一结连理传为佳话。柳浪闻莺里除了桃红柳绿,还有极美的倒影:因势圈成的小湖无波无澜,树在水中的倒影就像静止的画一样,清晰无比。
再往北一点是钱王祠的五个牌坊,一纵排开,如果不数乍一看何止五个。尽头是吴越王钱镠的塑像,盔甲胸前的人面张着大嘴,甚是威风。走过钱王祠还看见“柳浪闻莺”的立碑,想是钱王祠借景柳浪,故这一片同属柳浪公园吧。历史学的太差,虽略闻杭州是七大古都之一,虽知三吴都会,虽知钱塘自古繁华,虽知最忆是杭州,但西湖畔穿起的这一连串人物故事,让我对俯拾皆景更加敬仰,文化底蕴可不是一朝一夕盖的。
然后是涌金门,涌金池里有头铜牛,大半身浸在水里,虽知是头水牛,可它仰着脖子扭过身子的姿势,却好像溺水了需人搭救,可能是心里有什么就反映到想法了吧,在灰暗的天空下灰暗的我,才会看到水牛的无力。涌金楼的地盘是以前的放卢,名人故居改的,当然名人太多,我穿不起这些记忆了;而涌金楼虽有上千年历史,重建时却没在原址修了。
沿途一路好风景,集贤亭、湖畔居和石函精舍等,渴了便走到湖边小店来碗西湖藕粉,可坐在小亭内休息,也可边走边吃,我来到音乐喷泉的观赏处有些小雨,问旁边的人几点开始,答曰6点;又等过来一对父母,对孩子说七点才开始呢,我们走吧。我坐着吃完了藕粉,看表已经6点过,果然父母是对的:)也看到杭州人不紧不慢的生活态度,为了看喷泉,可以坐等一小时;可以撑着伞逛西湖:不论怎样,生活不紧不慢按部就班就好。
走到送别白居易的雕像时天已经黑的差不多了,白居易做杭州刺史两年年,留下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两百首诗,难怪杭州百姓会如此这般舍他不得,甚至有说“没有白居易就没有江南”。这里也快到白堤,已能清楚的看到掌灯的断桥,隐约看到上面攒动的人影;远处是尖尖的保俶塔,和北山路上的灯光。断桥残雪的景点游客多的吓人,断桥上的人是不是真的会把桥压断也不好说,都是奔白娘子和许仙来的嚒?刚好也是细雨纷飞,也要人撑伞便水到渠成的故事。
想着阿姨还等着我吃饭,从断桥过白堤走到曲院风荷(在那里做起始站的车回米市巷)怕是也看不到什么风景了,于是坐上车沿北山路赶到曲院风荷。北山路上据说有民俗风情街,不过这次始终没时间造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