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設計大師一樣思考》
黛比 · 米曼 著
林育如 譯
1. 有中心思想的作品,不是只重表面功夫的。P35
2. 一直前進,不要留戀過去。
不斷地把已經知道該怎麼做的事物拋到腦後,才能發現自己未知的世界。P41
3. 記憶是不可靠的,你不能太相信它。
基本上,記憶這種東西的存在,是為了要強化你內心的焦慮,或者讓你覺得自己有那麼點了不起。P42
4. 這世界已經太富足了,假使大家能夠改變觀念,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擁有太多了。P43
5. 怎樣才算是好公民呢?你必須關心發生在周遭的事物,並且積極地參與。P50
6. 現在大家都在發展自己所認同的社群,把自己和其他人隔離開來,於是就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產生疏離感。在你還搞不清楚怎麼一回事之前,階級或者身分地位之間的戰端就已經被挑起了 — 有些人認為我們有遠大的理想,所以我們比較重要;有些人覺得我們的品味比較高明、或者我們賺的錢比較多,所以我們比較優越。這種狹隘的族群認同很快就會演變成排外主義。人類的歷史就是這樣不斷地循環著 — 一旦部落裡發展出一種集體意識,其他人就會被視為無物而排除在外,這是人類社會的常態。P50
7. 找出自己擅長做的事,然後就專注做那一件事。P55
8. 來自於我所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欣賞過的藝術品、聽過的金玉良言、瀏覽過的街景,還有一切我所買過的、退還的、喜歡的、討厭的東西、、、、、、P57
9. 想要創新,你就必須把腦子裡一頭你累積多年的經驗知識、和另一頭你對案子的整理和理解這兩者綜合起來,然後你從這個組合所轉化的知識裡發現解決問題的答案,找到推陳出新的方法。P58
10. 原則上,在每個領域裡東西該長什麼樣子,大概都有一些典型。你要能夠找到新的方法,讓這些典型突破既有的框框。p58
11. 人們完全忽略我們真正要傳達的信念,他們只有看到我們的設計風格。但重點根本不在設計風格,重點在於設計的語言是有生命的,就像我們的社會一樣是會進化的,它是個別獨立的,不是被少數人所控制影響的。它的進化是一種常態、活生生的過程,不是停滯不動的。P88
12. 我剛開始做設計的時候一直不斷在追求創新,但這種追求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做<Arena>,我其實是在嘗試找個地方坐下來,好好思考評估整個狀況。與其說<Arena>是一本雜誌,我覺得它更像是公園裡的長椅,讓我可以有時間坐下來慢慢思考整個情勢、低頭檢查我穿的鞋、買幾套新衣服、過幾天舒服的日子,然後再次放眼看世界。P89
13. 我像個生物學家般,仔細地研究,我觀察得愈入微,就愈有一些心得。P91
14. 我是說,年輕設計師和想走設計師這一行的人都必須要了解,傳達設計是為他人和對他人而做的。
現在大家對於平面設計有個非常錯誤的觀念,認為平面設計是一種自我表現的媒介。P92
15. 我認為平面藝術的課程是最基礎的純藝術課程。就像對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來說,大眾流行藝術是最基礎的入門課程一樣。因為它已經成為一種順應大眾口味的入門藝術了。現在的平面藝術大多會從當代的純藝術裡找一些靈感。P95
16.流行文化開始出現前衛的風潮,一轉眼間文化趨勢的主導落到了年輕人的手中 —— 是龐克搖滾把流行文化暫時交給一般大眾和年輕人,讓它脫離了商業界的控制。只不過這股風潮大概只維持了十分鐘吧。P96
17. 每個人都是一派天真地在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18. 在所謂的設計教育裡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個人發想出來的點子,這對於個人要去思考設計的方向是有幫助的。但是要非常注意一點 —— 這種思考應該要建構在商業考量的出發點上,畢竟這不是藝術。現在「平面設計」已經變成一個有爭議的名詞,我們應該要把它改為「傳達設計」,因為「平面設計」聽起來根本語意不清。這是什麼樣的工作?這是在做傳達設計,是要將某個人的信念與想法傳達給特定的對象。你的角色和你的想法,與你要傳達的內容其實是沒什麼相關的。你的工作就是要將甲的訊息清楚地傳達給乙。P98
19. 真正成熟的平面設計專業 —— 講的就是理性思考能力和策略,就是我們如何將甲客戶的需求完美地傳達給乙觀眾。P98
20. 或許你應該要追根究柢的問題是:我的作品是在表現些什麼。我的作品所表現的是我觀察了週遭事物之後的一些個人觀點。我看世界的觀點,還有我認為這個世界需要些什麼樣的東西,這些都是我的靈感來。P103
21. 我認爲五O年代以後是屬於戰後時期,社會文化在這個階段也有進一步民主化的表現。在過去這五、六十年,一般社會大眾開始接觸到文化,換句話說,文化在這五、六十年當中也逐漸地民主化了。P104
22. 我不打算跟每個人浪費我的唇舌,很少有什麼事情是跟每個人都可以說得通的。假使你聽不懂我說的,無所謂,因為或許這話不是說給你聽的;話是說給聽得懂的人聽的。七O年代末期,是我們開始認識設計師文化和生活風格文化的時期。P105
23. 我一直相信,好的設計是從事實真相發展衍生出來;一旦和事實真相脫節,設計就是毫無意義的。
所謂好的設計應該是暗示著我們讓這些設計的對象變得更好,我們把既有的問題解決了,我們成功地克服新的挑戰。但是在現在的案子裡,我們常常不是要把東西做得更好,我們只是要把東西做得不一樣 —— 我們把東西做得有點太不一樣,是因為我們要你不斷來消費。我們做的只是裝飾而已。因為我們把設計用在錯誤的目的上,它的核心價值已經蕩然無存了。現在的設計是被用來做銷售、做廣告而已。
我們要當這個世界的傳播者。我們要幫其他人看清楚這個世界,這是我們應該存乎於心的信念。
對我來說,我認為適切地表現自己非常重要,也就是說你不能永遠停留在十八歲。你和你的想法、做法都應該要能夠與時俱進。你要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對於你所做的工作,你也要賦予它們意義。假使你做的事對你而言沒有意義,那麼想要另外賦予它們意義就會很困難了。你要去喜歡你所做的事,然後把事情做好;你要去喜歡你所做的事,然後為別人賦予它們意義。P106
24. 有時候創意就是靈光一現;有時候你已經卡在一個地方很久了,突然之間你豁然開朗,有了見樹又見林的感覺。
25. 我們要針對案子做分析和解決問題。
26. 我們的創作可以改變人們的想法,可以幫助別人,我們的技能可以幫助改變這個世界。
27. 你得自己開口問!
28. 當我不斷地在成長的時候,我當然希望自己的世界也愈來愈大、而不是愈縮愈小,但是我發現這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是要花很多力氣的。
29. 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收手是很重要的。
30. 對女孩們來說,這種蛻變的信念是非常重要的。P142
31. 不論你有多擔心,結果也不會因此而改變。再者,創作這種事就像是有個週期一樣,有時候你做得好,有時候狀況又會不太理想。
32. 文字本身是比圖像來得更有威力的。
沒有什麼東西比文字更能影響我們的大腦活動了。文字有這個能耐可以穿透我們的大腦皮層,然後被我們所理解、吸收。
33. 有些設計師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但是即使他們不在我們身邊,你仍舊可以去感受他們思考的方式、和他們對話。
你看著他的作品、看著他對自己作品的詮釋 —— 我就會覺得自己能和他產生很大的共鳴,即使我根本沒見過這個人。
34. 平面設計課程應該先教孩子們用他們的大腦和雙手去解決問題,電腦就先擱到一邊去吧。
35. 要怎麼樣成為一個更出色的平面設計師,我的答案是:「兩件事 —— 你要練習怎麼玩填字遊戲,還有要學怎麼寫作。」填字遊戲會幫助你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待語言,而寫作會強迫你好好運用語言。
36. 畫畫是讓你的想法具體化的一個好方法。
37. 接受歷史和文化的洗禮,那麼教育對我的設計能力來說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當然,技巧和手藝的學習也是必要的。
38. 在理性邏輯的背後,我其實非常相信自己在創意上的直覺和判斷,我想,這是讓我的作品能與眾不同的重要因素。這其中存在著一種巧妙的平衡。
39. 我只是要他去想想,到底什麼對他來說才是重要的,要他盡他所能去做那件重要的事。
我們的出發點是要能夠和另外一個人、另外一種文化,和所有與我們不同的人產生共鳴。我們每個人都走在同一條道路上、擁有同樣的目標 —— 我們想要快樂、想要成功、想得到別人的認同。這種渴望是無關國籍、語言或文化的。
我們大家都有一樣的渴望。只要你在與人面對的時候可以打破這個藩籬,那麼每個人都會對你敞開心胸。P193
40. 怎樣從探索形式和色彩的關係當中去做一些發想;他教我怎麼樣透過畫草圖的方式進行思考,而不只是在那裡空想。
41. 學習可以讓人保持年輕與活力。
42. 產品要做得好還是得看你對客戶夠不夠了解,以及你審美鑑賞的能力。
43. 蠻幹、膽子大、幽默感。少了幽默感的話,是沒有辦法在跟客戶周旋的時候全身而退,或者坦然地去看待一些難堪的狀況。經驗、技術
44. 在藝術的世界裡,想做什麼就儘管大膽放手去做。
45. 不要過分追求完美。
46. 手作的東西就一定會有手作的痕跡留下來,這樣怎麼可能會有所謂的完美呢?
47. 邏輯成不了什麼大事,但是想像力呢。可以讓你掙脫邏輯思考的陷阱。
48. 我認為創意其實是這樣子來的:你聽了對方說的話,你去解構它,然後找出關鍵的幾個字來,接著再繼續解構下去。
49. 我覺得每個人都必須要對自己的工作有很強的信念。
在我的設計裡頭,有許多作品的表現形式,是基於一些動機或目的而做出來的,這是非常理智的設計手法。
50. 設計是你去了解這個世界、幫助這個世界、進而改善這個世界的一種途徑;你可以透過你的客戶、你創作的主題去呈現你的世界觀。
51. 黑色是屬於人類的,它是人類大腦活動的投射,代表人類心智的顏色,所以予人一種無以名之,但是又很實際的感覺。
52. 在視覺性的思考模式下,你會對你眼睛所看見的一切感興趣;而語文性的思考模式會讓你對你腦袋裡頭想的事情比較有興趣。用語文性模式思考的人會對"人"比較好奇,視覺性的話就會對周遭的事物、大自然比較好奇。用語文性模式思考的人比較喜歡閱讀,也喜歡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事情。有些這一類的作家就會去寫解探討疏離、聚合這些人際關係和心理活動的文章。
53. 我從來不會跟客戶的中階主管們共事。這些人一天到晚都在怕自己保不住飯碗,根本沒有承擔風險的勇氣。我只和最高的決策者打交道,總裁或者董事長那一類的。只有這些人懂得怎麼承擔風險;這種事情他們看多了,要不然他們坐不到今天這個大位。他們了解你為什麼這樣做,而且他們也不需要再向任何其他人報告,他們的決定就是最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