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看完了,80万字看了46小时。看到这个数字,百度查了下阅读速度,正常人的阅读速度每小时4-5万,我这样属于阅读慢的人。慢就慢吧,读书本是一种消遣,自己已被生活卷死,不至于读书消遣也去卷速度。
一套书下来,陪自己过了一个春节。站在1000年后的今天看苏东坡一生,就像看股市的K线一样,上上下下来来回回。民族、国家、个人,终其一生,都逃不过K线式的波动。
都说人生应该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读苏东坡最多的感触是他在自己一生的过程中留下了无数精彩的诗句,而这些诗词最精彩处都在于他一贬再贬的地方。正如他留给自己的那首诗写到: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一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人生值得回忆的片刻不在官场的高光时刻,而在远离朝廷的蛮荒之地。正如他的小夫人说的那句话,我心安处是故乡。是啊,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脱下一身官服,穷苦潦倒失业的东坡居士恰是他人生最为快乐的时光。
我一介凡夫俗子,自不能与苏东坡比人生。即便他贬官在遥远的朝廷之外,但苏诗苏词也是火变大宋朝野,是一个妥妥的当朝大IP,走到哪里都有粉丝。粉丝哪里来,自然从苏诗苏词中来。正如昨晚写到“5-10小时积累,2小时表达,3小时销售”,苏东坡走到哪里都在“表达”,当官时用苏诗表达对朝廷的不满、贬官时用苏诗表达对人生的豁达,贬的越远越豁达。"表达"的力量是无穷的,无穷到一场“乌台诗案”像一颗原子弹,差点要了他的命,也伤及很多的朋友。就像当下的网红,都难逃黑粉的毒手。
苏东坡的粉丝挚友中,有好些是寺院里的大和尚,如佛印、海月、参寥,还有他的二夫人朝云即是红颜知己,也是他的解忧大和尚。这些挚友、知己,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在为苏东坡解惑。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哪怕是大文豪苏东坡,也难逃局中迷。而这些佛学高僧在一旁看得清、想得明,苏东坡是个大儒,儒释道本是一家,内里全是一样的。一生当中,能有这样的高人作灵魂手术,面对坦荡跌宕起伏K线人生,是件庆幸的事情。
有这样的知己和挚友,人间值得。
我的黄州,我的佛印、我的朝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