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路上的诗词
张珑月老师
挑一个清晨,与日出相约,
攀一座山峰,与诗词相会。
2018年4月26日,在本地地理游学的路途之中,在蓝天、碧波、暖风、巨石包裹下的混元石上,福驹班举办了一场“激动人心”的诗词大会。“激动人心”这个词是一个孩子在当天的游学日记里用的词,她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诗词大会,很激动。的确,这是我们的第一个诗词大会,简单但美好。
早饭后我们开始爬山。从山脚下可以看到狮子峰一侧的样子,我们约好,登上峰顶就开始诗词大会。
一路攀登,汗流浃背,及至峰顶,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诗刻,“登狮子峰诗”,文为:“高峰危坐临沧海,暮雨萧骚冷似秋。潮落潮生天地老,月圆月缺古今愁。金丹负我何时就,碧海娱人可暂留。谁识远游轻举意,请从渔子买扁舟。”此诗为明朝进士蓝田所作,蓝田是咱即墨人,孩子们之前就听过他的故事,在即墨古城寻找过他的牌坊。
绕过这头石狮巨大的嘴巴,登到最高点,才真正体会到诗中的“高峰危坐临沧海”。再回头,又在狮背上又发现一首诗刻,“狮峰观日出”。诗为:“东方曙色渐相侵,栖鸟惊飞声满林。霞彩千条天簇绵,洪涛万里涌熔金。鱼龙变化神工力,山水奇观客子心。料得尘世应未觉,众生大梦尚沉沉”。早晨5点钟我们刚在海边看了绝美的日出,此刻遇到这首诗眼前立刻出现一幅壮美的景色。你看,太阳从云层里慢慢出来时的样子不就是“东方曙色渐相侵”嘛;太阳在海边上造的那条霞光的桥慢慢沉在海里的样子不就是“霞彩千条天簇绵,洪涛万里涌熔金”嘛;我们5点便悄悄出发到海边,那时候正是“众生大梦尚沉沉”呀。这诗简直太神奇太应景。一首诗,寥寥数字,所表达出来的景色之壮美,情感之丰富,多么的不同。孩子们纷纷拿出游学记录本抄起了这首诗。
带着故事,寻着诗刻登山的感觉别有一番滋味,相信孩子们也能体会。
这时有孩子抗议了:“这个峰顶有点窄,我们设计的出场方式施展不开,可不可以到下面混元石上开诗词大会呢?”好吧,其实我也担心这的陡峭没办法让此次诗词大会的擂主顺利领取奖励呢。
绕一个圈来到旁边巨大的混元石上,一首《竹枝词》召集歌,我们的诗词大会便正是开始了。没有巨大的舞台,没有百人团,也没有蒙曼和康震,但我们有天,有地,有山,有海,有清风绿松,有保驾护航、能文能武的两位爸爸,有统领队伍、思绪周密王老师,更有做了充分准备的19个小选手。
五个小组抽签决定出场顺序。然后在题库里抽题回答。五个签分别是“春风花草香”五个字。就这样“娇莺”“春风”“碧波”“迎春”“诗意”五个小组分别登场。这个环节出乎我的意料。五个小组答题结束,出现了4个满分,居然分不出名次。于是进入复赛的抢答。一组是“请接下句诗”的题型,一组是“点字成诗”的题型,一组是“看图说诗”的题型。题目一读完,瞬间就举起几只小手,幸好有火眼金睛的三位裁判分得出最先举手的小组。虽然大家都会,但这是抢答题,没办法啦。就这样,产生了此次诗词大会的擂主-“碧波组”。
擂主之一的帆悄悄跟我说“我真的没有想到我们组会成为擂主。”好吧,事情开始之前是没有人知道结果的。既然是擂主就来领取擂主奖励吧!四个擂主得到最高奖励--高山飞车。嗯,高山有了,飞车在哪呢?没一会,其他四个小组的孩子把四个擂主抛到了空中,落下又抛起。那个有点羞涩的小男生站在后面念叨说:“我不抛我不抛。”被我一把拖过来,又被两个小娃抱起腿,一下子抛了起来,大家一起哈哈大笑。这种飞车可不是一般人能坐得上的。
接下来颁发团体奖励。由于大家的齐心协力,由于嘉宾们的精彩点评,由于参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和包容,我们的第一次诗词大会非常圆满,所以每个参赛选手得到一颗草莓夹心巧克力。在家里什么都不缺,在外面什么都是好,我带的一包裹了糖的姜片都成了抢手货,别说巧克力了。甜蜜的食物总是让人获得幸福感。
时间差不多一个小时,天气也越来越热,我担心着孩子们别缺了水,打算宣布诗词大会圆满结束了。没想到喝完了水的娃们非要接着玩飞花令。其实飞花令是我特意省掉的一个环节。原本的设计是复赛淘汰赛,晋级者通过飞花令产生擂主。但感觉比赛时间已经很久,天气又热,于是打算在复赛中结束。没想到孩子念念不忘着飞花令。于是,赛后赛又开始了。还是小组作战。先飞“春”字,再飞“山”字,换个阴凉地方又飞了“花”字。孩子们的诗词量真的惊讶到我了。一轮又一轮,我们学过的所有诗词都被一一找了出来,没有学过的诗句也出现在飞花令中。于是又产生了“春”字令的擂主,“山”字令的擂主,“花”字令的擂主。橙爸说,一看就是做了充足准备啊,衡爸说,有些我也不会呀。不得不说,我也不会啊。孩子们有一天一定是会超过老师的,但也没想到这么快啊。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感觉又欣慰又尴尬。王老师感叹了好几次,说绝没有想到诗词大会这么成功,孩子们的表现太好了。
我当然也没想到的。这成功不是形容诗词大会,而是形容孩子们的表现。出题时反复筛选了很多次,太简答了就无趣了,太难了又会打击到孩子的信心,伤害到他们对诗词的亲近之心。去年期末考试以后可是有不少孩子考蔫了。最后,从一到四年级学过的诗词里选择了15道题作为初赛题,又选了6道题作为复赛题。这21道题,只有一道题答错。
第一次做这样的尝试,不知能做到什么程度,游学途中,又不能够带许多的道具,就这样简单甚至简陋地开始了,但孩子们是知足并享受的,且交回了一份令人意外的答卷。这个开始我很满意,已经在期待第二次、第三次......必须要给他们更多挑战啦。
既然是诗词大会,自会有规则,有评分,有最后的擂主选拔,但更重要的是诗词本身。一起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的过程,一起准备,相互配合的默契。还有几件小事让我感动。
两周之前宣布要做诗词大会。有孩子跑来问我,会不会出这种题目,可不可以出那种题目,飞花令飞没学过的算吗?干脆,让孩子参与到出题过程中吧。两周以后,孩子们写了十几道题给我。有挖空心思在诗词里藏错别字的,有绞尽脑汁出特别难得点字成诗的,有画图让猜诗的,有填字的,有填作者的。我挑了一些放在了题库里,看哪个小组抽到了。
第一个出场的小组是“娇莺”组。四个小选手不慌不忙,吟着一首《江畔独步寻花》便出场了。“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大家好,我们是娇莺组。”四只娇莺闪亮出场,答题也很闪亮,拿到满分。在后面的“飞花令”环节,表现也很亮眼。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其中两个小慢慢,看得出做了很多准备,不论是答题还是飞花令都为小组贡献了许多诗词。两周以前,我让20个孩子抽签分组,与两个小慢慢抽到一组的孩子明显不愉快,磨蹭了很久才在小组里签下自己的名字。这次比赛中我看到了这四个人令人愉快的合作。多才多艺的宜设计的出场方式取得小组成员的赞美,出场时扮演花心的轩每次接到飞花令都兴奋地跳起来,还有行军途中都带着诗词做准备的欣,更有才思敏捷堪称诗库的橙。四个人佳句频出,虽然没有成为飞花令的擂主,却不甘心的要求再次挑战擂主。
最后成为擂主之一的小男生两周之前抽签时为难地问我:“能不能不参赛呢?当观众好不好。”看来是有点压力。这也是为什么让孩子们以小组方式参赛的一个原因。这个男生大概没想到自己的小组会成为擂主吧。接下来的飞花令中,这个小组表现也是不凡。飞花令结束以后,几个队友对他说:“你太厉害了,每次都在关键时刻说出一句诗。”看他这表情,幸好没只当观众吧。
在我们的诗词大会举办的过程中,来来回回过去了几波登山的游客,有时驻足观看,孩子们却能不受影响,尤其是答题的小选手,眼睛紧盯主持人,这叫一个心无旁骛。
--------------------------------------------------
回头看最初,做本学期计划时心里便有个想法,在学期过半时要对所学诗词做一个复习。但以什么方式呢?恐怕考试不是最能帮到孩子的方式。偶尔听孩子在班里讨论诗词大会,对选手充满崇拜。我突然来了灵感,何不来一场福驹诗词大会?
这些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字”,从故事和图画开始,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今天的楷书。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汉字图画和故事中慢慢长大,如今已是四年级的模样。文字成为他们最称手的工具。游学途中的晨读、故事分享、成语接龙、游学日记都是文字带给孩子们的美。然而文字这条根上还开出了一朵绝美的花,这花历经千年越加璀璨。那就是诗词。一首诗词,寥寥数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故事,一个灵魂,一个朝代。如果仅仅是背一背,写一写,那绝对不起这么美的诗词。
一首诗词还是一首歌。我们的孩子从最初就是以吟诵的方式学习古诗词,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不需谱曲就能吟,诗词把音韵之美带给了孩子。不需过多解释,美就美在这隐约之美,格律之趣,音韵之悠。以吟诵的方式学习古诗词比单纯地读和背更胜一筹,因为诗词原本就是诗人在吟咏之中被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的诗词大会会更棒吧。
接下来我和王老师一拍即合,决定实施。但是到底以什么形式来举办呢?我们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这还得回到教学目标上去考虑了。四年级更多的还是感受、积累、记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亲近、喜爱。现在看来,这教学目标算是完成了。
附赠小福利,飞花令中的“春”字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日出江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