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慈善在公众面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代表有慈善机构和慈善家;在人们认为的慈善机构中又有单纯的慈善组织还有社会企业,后者是以盈利为目标但在扶贫助贫领域工作的商业模式,故而实际分为非盈利组织和盈利组织。同时,在慈善家中有李春平,有李连杰,也有陈光标,还有比尔。盖茨等等,他们有的如昙花一现,有的如长明灯,也获得了人们不同评价。
就如同会暴丑闻的非盈利机构一样,“慈善家”们也形态各异,既有默默无闻从不为人所知的捐赠人,也有每次捐钱都大张旗鼓拍照宣传的“炒作人”,其行善动机有以下几类:
持对众生的悲悯之心
此类的人们常常某种宗教信仰,在教义的感召下作出这样的奉献,如特瑞莎嬷嬷;
取之社会 回馈社会
很多企业家有这样的心态,虽然只是收入的部分,但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有利于个人和企业形象的建设;如李嘉诚和邵逸夫等;而且不少企业也确认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及所要承担的责任,都是由此而来;
补偿和安慰心理
应对自己曾经有过不道德的行为获利而产生的内疚和自责感;
升华
从小我的利益谋取上升为大我的照顾,往往发生在所处环境遭受重大灾害时被激发;
自我价值的体现
通过对弱者的关爱来实现自己在其它领域较难获得的价值感;
克服自卑感
和自我价值体现有雷同之处,但更具有获得优越感的需求;
商业炒作
正因为大众会赋予慈善积极正面的意义,为了最快获得社会和群体的认可,暂时高调的慈善行为无疑是有利的选择,所以我们会看到给世界灾民发放现金并逐一拍照,在网络大肆炫耀的行为。
从单纯的利他角度来看,不论慈善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大众都应该对这种行为表示肯定并持宽容的态度,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其中,同时也能让更多弱势群体获益。只是随着“慈善”行业的发展,有越来越详细准确的监管和更能有“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意义彻底帮助弱势群体自救、自立、脱离困境的方法出现,且备受推崇。
助人不必多思、多虑但要有效且持续方是“慈善”的核心内容,看官们也不必盲目崇拜、围观、艳羡而要积极参与并量力而行。愿慈善之风渗透并散播到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