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每日上班,习惯于早到十几二十分钟,这多岀来的时间通常用来研读《道德经》。曾经有一段时间坚持得很好,己学到一半的内容。后因工作发生变动,领导一个部门,专业又不对口,压力很大,时间分配和学习任务发生了转移。又经历那特殊的三年,整个生活呈现混乱状态。
如今,我又开启旧章,接继之前内容学习,将《道德经》整书学了一遍。但这种学终是肤浅的,还必须反复研读10遍,20遍乃至更多。我甚至计划将之奉为心头之书,随时翻阅、琢磨,终生不怠。
今早翻到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一段讲了万物如何形成,道与德在其间的作用。最后讲到何为"玄德"。
玄德:奥妙玄远的德。古人用之取名,例如皇叔刘玄德。
我们常可以在《易经》《道德经》《诗经》中寻得一些历史名人名字的出处。
读到这一章,禁不住想到了教育之法,尤其是家庭教育之法。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多少爱的出发点与结果背道而驰!
这一段揭示了万物生长运行的总法则。中华文化幽深、伟大、厚重而生生不息之处恰在于,它以天地宇宙为师,在天地运行的奥妙之中思悟、推演、总结,形成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和机制,从而指导人类生活与实践,形成了天地人三才观。
道生之,奥妙无穷而又至简的道生成了万物,同时在天道人伦中,人也被繁衍、自然孕育而成。人的生育机能的发挥,属于天道机制的一部分。但人向往自由意志,试图控制、主宰生育的权力和自由,很多纷争由此产生。
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道生成万物之后,天地以自然气机形成不同食物供养万物,又使万物和谐共生,形成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的法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有大爱而不言,无所偏废。任何一个生命都有活下去的理由和条件,任何一个东西的存在都有价值。用在人类社会、用在家庭中也是如此。即一个孩子落地之后,必须有父母为其提供必要的照顾、生活条件、保护、教育,才可保证其顺利成长。所谓德,个人以为可以解释为爱、仁,也可以理解为角色所赋予的那些品行。例如,父母的爱、老师的爱。转化为行为就是尽职尽责、任劳任怨。
道生出万物,但万物的形态是各异的,就如同父母生了众多子女,子女长相,尤其性情各自不同一样。万物相同之处是道生之,徳畜之,不同之处是都拥有自己的独特性。换句话说,独特性是万物的自然属性。因此,求同必须存异。
从另一个角度说,万物尽管像不同,但它们都有共同本源,那就是道,都有共同生长需求,那就是德。所以,无论个性都强大,也必须遵道重德,才能获得长远生存,否则,定会是昙花一现。
亦可见,守住道,重视德,是多么重要。因此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培根铸魂,家庭教育也是如此。
万物的生成,拿到学习这件事上,就像形成的一门门学科,一个个知识点,只是道结出的果实。如果只重果实,而不重视真理的探寻,不重视规律、法则探寻之下兴趣培养、思考能力的提升、意志品质的打造、情感的培育等等,显然是舍本逐末了。
势成之,说的是环境的作用。万物需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人也如此。不同环境塑造不同样的人。人,本质上是环境的产物。这个环境既包含物理环境,更包含人文环境。所以,认识自身所处的环境,改造环境、利用好环境很重要。
为人父母者,除为子女打造良好成长环境外,还要意识到:自己本身就是孩子不可摆脱的生命成长环境。如何打造好自己这个环境,从决定要孩子的那天,就应开始思考,并有所行动了。例如,想要孩子热爱学习,当父母的就应每天看书,至少,当孩子看到你时,你更多以看书学习的姿态出现。你读书的行为影响带动着孩子的行为,你读书的形态将会定格在孩子一生印象中。一个真热爱读书和学习的父母,定会在养育孩子中,与孩子共成长,从而,不断完成自己人生的谍变。
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养育、保护孩子,托起了孩子的生命,却不主宰他、占有他,这才是有德行父母的智慧所在。但在中国传统教育下的中国亲子关系却很令人唏嘘。中国父母爱子女不肖说,但能真正悟道其中关键,拥有智慧的却是少数。尤其是当下,家长并不全懂教育之中的道,但对学校教育横加干涉,家庭里过度控制、不当管束造成了很多问题。家长们埋怨社会卷,又纷纷冲进去加入卷,皆成为雪山崩塌的那片雪花。
这里面的问题复杂,有政府的、社会的、学校的,也有家长的。不想多说。
总之,希望从《道德经 》章句中,不断获得释悟,从而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尤其应用到为人父母的角色上。从而,尊道贵德,守好位,尽好份,成全自己的德。
父母作好了自己,定会拥有一个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