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面有一句话:咱们能够存在是一种随机现象,下一秒钟我们脑子里会出现什么念头,是随机现象,所以我对自己以后会怎么想,会遇到什么事情等等一点都不操心。
我一个要好的单身女性朋友,她的烦恼多数都来自原生家庭,对家人的爱使她总是操心父母将来可能面临的困境,然后开始各种担忧,心理非常难受,又感到很无力。平静的生活被这样的情绪一次又一次影响,那一次,我借用黄金时代的那句话安慰她:未来遇到什么事情,是很随机的,不如努力过好当下。
看到书里关于随机现象的说明,自己也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
15年弟弟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个女孩,女生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母亲再婚,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妹妹,说直白点就是家庭负担比较重。但是弟弟坚持跟她结婚,在结婚谈钱的过程中我们这边的人都非常不愉快。
那段时间我给姐姐每次打电话的话题,都在围绕他们结婚前这么多不愉快,婚后日子怎么过?
婚后弟妹意外流产,我跟姐姐又开始担心万一未来不能生孩子咋办?
生孩子后,弟妹没有主动工作的打算,我们又开始操心,弟弟一个人上班养家,比别人不知要累多少呢?
生活不停的出现状况,类似这样的瞎操心,也就没有断过。那么多想出来的担忧,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操心吗?
《你担心的事,9成都不会发生》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大多数你操心的事都不会发生。这本书给我们介绍了三个改变瞎操心思维模式的方法,一起学习一下。
有一种痛苦叫你过的比我好。我们的很多烦恼来自潜意识中跟周围人的对比,看到别人升职加薪,买房买车,心理就会莫名的嫉妒,假如对方曾经的情形跟你差不多,那更会增加你痛苦的程度。
我就因为以上原因刻意疏远过以前关系还不错的朋友,每次跟她一起,心理都不舒服,就因为她发展的比我要好,嫁的老公发展也越来越好。今年,她工作不顺,连续几个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当时我内心竟然有点小开心。
倒不是我有多坏,这种心理很奇妙,喜欢盲目对比,工作生活都不能比别人差,否则心理就难以平衡,其他不管。
曾经最严重的时候,我极度抵触跟比我强的人接触,只主动接触不如我的人,以此寻求心理上的平衡。
古典在超级个体专栏里有一篇文章专门说过这种现象,提醒我们:人要跟自己比,跟昨天的自己比,跟自己定下的目标比,跟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比,千万不要为了比较而盲目跟随别人的行动。
希望你能早点明白,人最应该做的是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30岁了,越来越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老道理。
17年在成长方面,自己主动的做了很多事,比如加入小灶群,开始读书,写文章,读专升本,思考职业发展的事,参加运营营销方面的培训等。我不去想有了这些改变,未来一定能按照自己期待的来,但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看到生活的无限可能,更加热爱现在的生活状态。
从此以后,我不再做出像有钱了怎样玩,有时间了怎样孝敬父母之类的计划,而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放假回家,陪伴父母,给他们买力所能及的商品,带他们体验能负担得起的一切,爱无需东风,一定要及时表达,是我现在最大的体会。
上周末听了小马宋老师关于营销的线下培训,他对管理预期的理解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过类似的经历,闲逛时更容易买到称心的衣服,有时特意去买衣服,反而找不到满意的,这种现象也跟预期有关。
当你决定要买衣服时,脑海中想的是,一定要买一件穿上很美,自己特别喜欢的衣服才行,甚至已经勾勒出了衣服穿身上呈现出来美丽的样子。由于想的太美,试穿时总是达不到你的预期,最终以失望告终。
闲逛的情形就不同了,无意间试穿一件新衣服,会觉得也不错哦,就买了,没有想出来的对比对象,结果真的会大不同。
对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能先了解,人性的弱点后,降低自己对人的期待,反而能看到人性的优点。
惊喜是什么?就是因为你感觉得到的比你期望的多,降低预期也是一种与人相处的智慧。
最后,对待生活,不要太拧巴,轻松前行。未来遇见什么,是很随机的,努力过好当下即可。
参考书目:《你担心的事,9成都不会发生》[日] 枡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