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江津插旗山走起。
10点40左右,至四屏镇青堰村,即双胞胎村,打卡双生泉。据说这里的山泉富含硒元素,喝一口,呡甜,会怀上双胞胎,甚至连村里的母鸡都下双黄蛋。但驴友们对生双胞胎不是那么渴求,几乎都没品尝这神奇的山泉水。
一小段石板步道,晚上下了雨,路极滑。我吃了一个重重的“坐墩肉”,手机一角的屏保都摔碎了。
他大爷的,摔得好痛!
打卡望夫石,即山腰上的一“佳人”,眺望远方,等候丈夫归来。顺着“她”望夫的视野远望,烟雾弥漫的青山,居然还横亘着一座大桥。
向插旗山方向登山。
一路都是红岩,江津真是神奇。四面山景区有“红土地”,即丹霞地貌;爱情天梯,红色石块凿成的山路;大圆洞徒步,被红岩小道骗去;青溪沟更不必说了,葱绿的林木里,裸露着山的红皮肤。
插旗山不仅有地理上的红,更有人文上的红。
村民老党员丁文启,于2015年,年届86岁高龄,带领家人及村民20余人,将红旗插在了山顶。此后丁家三代接力守护红旗,迄今已更换旗杆4次,更换国旗近20面。
因着红旗,一路上粘贴了不少红色文化。
除了双生泉附近步道,有几对双胞胎石头稍作点缀,接下来一路上都是廉政文化了。于谦两袖清风,许衡不吃无主梨等典故。边走边看,挺有意思。
12点半,气喘吁吁至插旗山,视野比望夫石更开阔。运气不佳,阴天,雾气蒙蒙。
打卡天空之眼,一小段山脊徒步。有铁链护栏,还有灌木,不觉着险。
以为天空之眼是个洞子,结果是天然镂空石。天空之眼,即红石头的眼,独眼,镂空处长约8米,高约4米。一旁的木牌显示,石头的独眼是二郎神的一根扁担戳出来的。无人机视角,眼里是一方锦绣山河,即莽莽山野。我们从眼睛上的山脊走到眼里,我们成了黑色的瞳仁。
排队,挨个在天空之眼里摆拍。
下山,没想到是惊险刺激片。
上山,往插旗山,是朝圣之路,村民与政府打造步道。下山,不原路返回,没路了,愣是被户外者踏出了一条道。
“领队,把绳子拿出来哟。”一驴友叫唤。
“这个路,还用绳子,脏班子!”领队娟姐说。
一路上,尽是在树丛里窜,拉着树根根滑梭梭板。心想,这一坡滑下去,是平路了吧。不不,没完没了,两手拉树根,身体面向树根,呈攀爬状,一步步向下滑。好在一坡不到10米高,一坡又一坡,就这样滑下来了。有一坡,我下不去脚,娟姐用她的一脚抵住我,才得以顺利下来。
后来,我跟着一驴友大哥后面走,看他怎样下脚,怎样转身。
“我保护你。”
哈哈,指望不上别人的帮助,但他这样一说,心里暖暖的。后来我脚一滑,驴友大哥立即用一只手按住我的鞋。
“你怎么晓得,今天出来要用手套?”我见他戴着手套。
“我们爬山都是好久了。”他说。
“你身段还灵巧,还得行勒。”他表扬了我好几次。
“我是超常发挥。”我被环境逼迫。
最难的一坡。
20米近90度垂直的山缝缝,曾经的户外者系着一根粗麻绳,麻绳固定在山上(我们脚下)。麻绳每隔一小段,打了一个疙瘩,防止手滑。
一波小年轻4人,一个接一个,艰难向我们爬来。男的还好,不一会儿爬上来了;小姐姐不行,得卡在山缝缝休息片刻,再咬牙切齿爬上来。小年轻爬上来后,是我们的主场了。我们一行40来人,有一大波返回杜鹃花岔路口下山,一小波来体验麻绳滑降。我不知道有这道压轴的节目,稀里糊涂就来了,又不想返回岔路口。
我看见一驴友大哥穿上了外套,我也穿上,防止手臂擦伤。娟姐把我的登山杖固定在她背包上,我的背包放不下。
几位驴友顺利滑降,我来拭拭。哎哟,酸爽,脚蹬不上,山缝里是泥槽。死死拽住绳子,两脚不能同频,一脚卡在缝里,一脚滑出好远。没办法,慢慢松一只手。后来干脆死命拽着绳子,任由一脚卡壳,一脚丝滑。
“杨姐,跟我走了几趟,你现在好得行。”我没有卡在山缝里,娟姐表扬了我。
娟姐其实比我年长几岁,她杨姐叫得顺口,我娟姐也喊得顺口。
二刷虎跳峡,她带队。她从黑马大哥那里得知我来过虎跳峡,便对一波驴友说:“跟倒杨姐走!”一波普遍比我年长的20多个人,杨姐一声一声地喊,我听着怪受用的。我比他们多来一次虎跳峡,心理年龄当然比他们大了。
后来,黑马大哥派娟姐带队,我跟她走了几次。娟姐性格爽快,做事风风火火。
扯远了,收回。
滑至山脚,一双手,一只腿,一只胳膊,全是泥。手指伸缩,隐隐作痛。
这一坡一过,下山不需要手脚并用了。一驴友还是狠狠摔了一坐墩。
“把他拦到。”娟姐大吼。
我们反应不过来,随后哈哈大笑。
下午5点,上车返渝。
短短5公里山路,爬升不过400米左右,耗时6小时,愣是没走几步平路,一直爬,一直梭,手脚散架了。
次日,手臂隐隐作痛。
2025-5-18
和一驴友姐相互拍,我给她拍得那么自然。
她给我拍得那么吓人!好在景美,美丑互补。
农家户种的百合,原来南川悬崖村的山野里,手机百度识别是对的。
驴友姐以为这是野花,就扛走一支!
驴友们拍
两位领队,娟姐左
老妹说,流水账后边没脏狗儿,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