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个小朋友摇摇晃晃的走进诊室找妈妈,当时里面并没人,把宝宝领出去后看到候诊厅里有个年轻男子低头看着手机,细问之下才知道妈妈过来做产检,让爸爸在外面看孩子。而这位爸爸沉浸在游戏中并没有发现孩子不见了此时妈妈也早就做完检查去找门诊医生了。
前段时间有张对比图片在网上疯传,左边是清政府时期大烟馆里抽鸦片的烟鬼,而右边是躺在床上拿着手机的人,姿势,表情是多么的相似。
许多家长曾经因为网络游戏抵制过某公司,理由就是该公司出品的游戏害了许多少年,我们试想一下,在这个网络时代,谁又能一点也不接触网络呢?什么东西都是应运而生,其中便包括网游……
为什么有的孩子对游戏容易上瘾呢?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喜欢网络游戏的孩子基本属于这几种情况。
第一、孩子在父母面前得不到认同和肯定,这样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信,才会去游戏中找存在感。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少,
《少年说》中,小学生叶子健委屈大喊:
“你们大人总是这样,为了图现在的安静,用手机稳住我们。等我们长大了,沉迷于手机,你们又会觉得,是手机耽误了我们。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小的时候,是谁把手机塞到我的手里?又是谁,放弃了对我的关爱和陪伴?”
第三 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气氛差
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内心常常感到独孤、压抑和失败,而玩游戏的时候就是短暂喘息放松的时刻。
有人说,沉迷手机的孩子就像活在气泡里的孩子,里面的孩子不想出来,外面的大人也进不去他们的世界。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男生,二十多岁,每个月的工资奖金都会花费在游戏上,甚至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他说过一句话,“长这么大,一家人从来没有高高兴兴的在一起吃过饭。”他不但沉迷于游戏,还对婚姻有了恐惧。
孩子的自制力差是一方面,父母的影响我觉得是最主要的,有个亲戚曾经说过他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打游戏,孩子好奇走过来看便呵斥孩子,这种做法简直就是掩耳盗铃。
现在的孩子的眼界宽,懂得事情多,不能一味地以是孩子的爹妈来约束他们了,让我好好想一想,假如你一面放不下自己手里的手机,一面还要教育孩子不能动手机,设身处地,孩子的内心是怎样的?
所有的岗位都是持证上岗的,只有父母根本不用参加任何考核,如果我们可以站在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来先约束自己,再去影响孩子是不是才是正确的引导方式。
我儿子曾经对我说,“妈,人人都反感网络游戏,但是游戏开发者也要生存,为什么都要把责任推给人家呢?”
他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来自于本身的自制力还可以,上初中时,平时上学不会去碰手机,到了放假时他会在我的手机上下载英雄联盟,然后完成一天的功课后每天晚上玩九十分钟,如果一局游戏下来时间快够了,他会自动退出,不会刻意去凑够时间。有时候我会让他把剩余的时间累计到第二天,但是他好似没有那么做过,假期结束的前一天晚上会自觉把游戏删除。
或许有人说这是我儿子自律性强,有的孩子就是不行,但是每个孩子不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天使吗?他们都是一张白纸,都会在我们做父母的影响下成长,希望我们做家长的在孩子想对你说说今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时放下手中的手机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给他足够的耐心;希望我们跟孩子首先成为朋友,给他足够的尊重!
我们总想方设法地去改变这样的孩子,其实最需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
改变我们和孩子沟通的态度,改变我们陪伴孩子的方式,改变家庭的不和谐的氛围,用爱填满孩子内心的空虚,我相信孩子肯定会有让我们惊喜的变化!
齐帆齐第8期28天写作成长营(10)篇,命题文章,1407字,累计1124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