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小学,最纠结的莫过于孩子的考试分数。一年级的题量不大,但每道题的分值很大,几个错误下来就无缘优秀了。儿子连续几次语文和数学的单元测试,都因为各种小错误与优秀失之交臂。老师私聊我,说是儿子也没考上优秀,感觉十分汗颜,像是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被老师批评似的。
每次考试后,我会要求儿子把试卷拿回家,然后和儿子一起分析错题。我会先让儿子自己思考错误的原因,自行改正,凡是他会的题目,引导他从做题的习惯上思考避免错误的原因,如果是确实不会的题,先多读几遍题目,理解了题意之后再讲解,找几道类似的题目练习一下,直到弄懂了为止。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由于识字量不够,很多孩子都需要老师读题,这往往造成思维的真空带,跟不上节奏的孩子就容易出现思维掉队,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儿子的识字量基本没问题,但往往由于喜欢自己读题思考,对老师的题意讲解不专心,容易眼高手低出现各类小错误。考试的节奏和做题的习惯非常重要,一些小错误实际就暴露了孩子思考问题时的思维跳跃,解答时的粗线条,这些都需要再日常作业时间加强练习,所谓“水滴石穿”,好习惯就需要在日常坚持中逐步养成。
分数只代表一个阶段的学习状态,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分数背后的思维能力和解题习惯,抽丝剥茧地直中要害,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理性对待阶段性的考试分数,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