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考试分数,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说?
I 不会有任何人在乎你的某次考试是59分还是95分
心理学家贺岭峰在一次演讲中,举了自己女儿的一个例子。女儿四年级有一次考试考了“59”分,不敢让妈妈签字,就拿着卷子偷偷找他爸爸,也就是贺老师签字。贺老师看了看卷子,当时心理想的是:小学四年级考试就考59分,我小学考试从来没有考过90分以下的。但接下来和女儿的对话绝对发人深省。
“你小学考试考59分,你知道吗?等将来有一天你长大了,去公司工作,你的老板、同事,不会有任何人在乎你小学四年级的某次考试是考虑59分还是95分。这件事不重要。你们班考的最好的考多少分啊?”
“考100分”女儿回答。
他就跟女儿说,“你知道吗,你们班考100分那个同学,就没必要参加这次考试,因为这次考试什么都没诊断出来,他就白参加了你知道吧。但你这个收获就大了。你考一次试查出41分问题来,你只要把这41分改过来,你就是这次考试的最大的获益者。对吧,一诊断,说你还有41分的东西掌握不扎实,那你改啊。改完了不就是自己的了嘛。”
贺老师用积极的思维和发展的视角去解读一个考试的分数,能引导孩子关注事情的正向的积极方面,从而推动积极行为的产生。
II -18让人感觉想死,+2意味着我没那么槽
在TED名为《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冠军》的演讲中,Pierson教授也举了一个她课堂中的例子。
“我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测验,20题。一个孩子错了18题。我在他卷子上写了个“+2 ”和一个大大的笑脸。他说,“Pierson老师,这是不及格吗?”我说:“是的”。他接着说,“那你为什么给我一个笑脸?”我说,“因为你正渐入佳境。你没有全错,还对了两个。我们复习这些题的时候,难道你不会做的更好吗?”孩子充满信心地说,“是的,老师,我可以做的更好。”
同样的一个卷子,我们可以打”-18”分,也可以定义为“+2”分。可是这两个分数给人的感觉全然不同。”-18”让人感觉想死,” 而+2“意味着,我没有那么遭,我还有希望。孩子就会因为这一点点的希望重燃信心之火,就会奋起直追,开始积极的行动。同样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发展的思维在起作用。
III 我知道你有点难过
儿子一放学,就耷拉着脑袋,小声跟我说:“妈妈,我要告诉你一件伤心的事情”。“哦,什么事情,说我听听。”我表示出了了积极的回应。“今天下午我们数学单元测验了。最后一道题我错了,要扣7分,我没有100分了。”他的脸上写满了沮丧难过的表情。我搂着他的肩膀,安慰道说:“你因为最后一题扣了7分,心理觉得很难过是吗?”“妈妈,最后一题我没来得及检查,我后来和同学讨论后知道我错了,我也知道为什么错了。“儿子还是沉浸在懊悔当中。我对他说:”你觉得有点小小的遗憾是吗“”是啊,我本来可以考100分的。还有附加题我也错了,求最大的数,应该是……“儿子和我说了那道题是什么题,他的思路,以及他觉得正确的是什么样的,自己哪一步错了。分析的很清楚。我当时非常清楚,我并没有因为他失分而指责他批评他,反而因为他如此在意自己的考试成绩,以及能及时发现错误,分析原因而感到格外开心。
我就用贺老师和她女儿关于59分的那个对话,一模一样的和儿子说了一遍。
我说:“儿子,你知道吗,等有一天你长大了,去公司上班,你的同事老板,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在乎你小学四年级的一次数学单元测验考了93分还是100分。这一次的考试分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从这次考试中获得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你看看,那些考100分的同学,他们在这次考试中什么都没测出来,都白考了;而你就不一样了,你测出来有7分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这7分的问题搞明白了,按我们收获就大了。就比那些考100分的收获还大呢。“
本来以为儿子会释怀一些,没想到他反驳我说:“那那些考100分的人证明他们掌握的很扎实啊,考试也是能验证的啊!”他还是对自己的失分感到有点小小的不满,他期望自己是成为满分梯队的一员。多么有上进心的孩子啊。我对着他说“你看,你已经知道自己的错题所在,也分析了自己错题的原因,而且现在已经知道了正解是什么,已经从考试中获取了经验,这是多么棒的经历啊,妈妈为你感到自豪!”说完,朝他笑了笑。
“妈妈,谢谢你!谢谢你理解我。“儿子抬起头来看了看我。
读懂孩子的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共情孩子,让他感受到你看到了他的感受。这样才才可以敞开心扉,将他所想的毫无保留的讲给你听。这也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一步,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
IV 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每天拉弓有什么用
我本以为这个事情就这么愉快的结束了。没想到,晚上临睡前,儿子又走到我跟前,闷闷不乐的说:“妈妈,我还是有点难过“。我听出来,他还是对于下午考试失分这个事情有点起伏,没有完全释怀。“你还是觉得有点难过吗?“是的,平时的单元测验会影响到期末评选的,如果期末考试也考不好,那我以后就考不上好的大学了。”他说出这个话,差点没把我给晕倒,我都不知道他是怎样把这些考试关系给这样关联起来的。一次的单元测试和以后考大学也能直接挂起钩来。
我和他又聊了关于每次考试的目的,相关性,以及学校对于成绩的客观评价;包括考不考得上好的大学和后面的找工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我还列举了比尔盖茨,马云等等那些成功人士,在学生时代也并不是在学业上最优秀的人,而主要还是凭借他们自身的能力等等。孩子怀疑的看着我说:“马云真的学习不怎么样吗?”“是啊,他只不过是杭州电子科技学校毕业的,还没有我和爸爸的学校厉害呢!而且当时高考找工作都不是很顺利呢。”w我还自带骄傲的说。儿子听我这么一说,好像有所领悟,我猜他在想,原来马云学生时代也没那么厉害,但是现在他这么厉害,那我还是有希望的。
最后,我和探讨了《银河补习班》电影里的爸爸对儿子说的那番话“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那拉弓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人最重要的就要有目标,有理想;而考上好的大学只不过是实现理想的一个过程而已,并不是终点。
这回总算是讲通讲透了。我们互相击掌加油,互道晚安,儿子拥抱我,和我说“妈妈,谢谢你,我爱你”。然后就回房睡觉了。
有的时候,仅仅共情,给他积极的鼓励,让他看到考试失误的正向价值还不能打动像他这样对自己有追求的孩子。适当的给他画一个更远更大的蓝图,给他一些他听得懂的他所知道的其他人物的真实例子,他反而更能理解,也更能看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