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写作类型,讲故事是最简单也是广泛使用的一种。但是,讲好一个故事却不容易,万变不离其宗,讲故事的确是有一个基本的规律。
以前很久,有很多学者尝试对叙事及戏剧情节进行分类。亚里士多德将戏剧分成简单悲剧、简单喜剧、复杂悲剧和复杂喜剧4种类型;然后,歌德根据题材将剧情分为爱情、复仇等7种类型……从结论得来,世界上一切戏剧都可以归纳为36种模式:机遇、求助、救援、竞争、反叛、复仇……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剧作家L.赫尔曼又概括出九大剧情模式:1.爱情;2.飞黄腾达;3.灰姑娘式;4.三角恋爱;5.归来;6.复仇;7.转变;8.牺牲;9.家庭。上述关于著名学者人物的内容来自源于《学会写作》的片段。
不管是哪种分类方法,其实大家都在做一件事,根据某些主题的关键词进行做最小化可行产品(MVP)。除了故事分类法,故事结构也有模板可循。讲好一件事的支点是起、承、转、合四个步骤,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比如引入很多人物或事,把故事铺展开;“转”是转折,从正面反面立论,比如是让剧情起波澜;“合”是全文的结尾,不管如何要有个结果。这四个部分构成一个故事的基本框架。
摘要《学会写作》里头有五个吸引人的情节套路——故事编写套路,分别以五个国家的电影套路举例,看看电影编剧是如何设计出有特色又吸引人的故事。
1.美国好莱坞式编剧——个人英雄主义的胜利,它侧重于个体,个体是个人、政府、组织等等,主题一般是爱情、工作、冒险等等。
叙事结构:主角孤军奋战解决棘手的问题,最后大团圆结尾;主角反思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正,最后大团圆结尾。
模仿方法:预设好个人与朋友、家庭、社会的冲突,中间激化冲突,最后解决冲突。
经典案例:《肖申克的救赎》
靠个人越狱,伸张正义,克服困难中灵魂得到救赎和解脱。
2.印度宝莱坞式编剧——个体在社会夹缝中的突破,典型套路:个人对抗家庭,新观念对抗旧传统,历经困难,终于等到好结果。
叙事结构:反叛传统的年轻人,在不断改变中收获成长,也收获理解和爱情。
模仿方法:找到社会的荒诞现实,个人去挑战社会,最后个人胜利或者社会做出妥协。
经典案例:《三傻大闹宝莱坞》
个人英雄主义,颠覆成功的定义。找回失落的感情和回忆,最后以大团圆结尾。
3.经典韩式编剧——每个人都有乱成麻的社会关系,它的典型套路:家庭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标签,也将在未来形成牵绊。
叙事结构:平静的生活,突然出现闯入者或者意想不到的情况,如何应对?
模仿方法:设计生活化场景,引入突发状况,因为家庭、阶层、伦理纠结。
经典案例:《来自星星的你》,一波三折的感情,老天注定的相遇。缠绕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家庭因素的感情最终经受住考验,最后以大团圆结尾。
4.经典日式编剧——反思人性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它的典型套路:每个人都是被人性牵着线的木偶。
叙事结构:在规则的社会里打破平静,小小地出格,再恢复平静。
模仿方法:铺垫条件,引导主人公做出出格的举动,解决问题后,再回到原来的生活。
经典案例:《千与千寻》,突然遭遇危险,磨难中成长。坚信可以改变未来,最终在人性的光辉下走出黑暗。
5.经典法式编剧——相信感受重于一切,它的典型套路:感受成为指导行动的唯一标准。
叙事结构:个人感受改变了事件发展的走向,引发出各种感情,让事情更加复杂。
模仿方法:突出感受描写,让直觉做决定。
经典案例:《这个杀手不太冷》,用视觉而不是语言推动故事,指引人的只有感受。个人感受大于一切,感觉最后战胜了理性。
故事的套路是可以找出规律的。无论如何,关键是学会利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参考上述五大故事的编剧的套路,了解不同的情节设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