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有人说,文章要反映事物的本质,那为什么作品还会有个性的艺术创造呢?因为文章不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更是心灵感应的发现。所以在解读作品时,应该成系列的、将同类题材风格不同的作品放在一起,谓之同类比较。

        朱自清的《春》写了春天的草、花、风、雨,再综合起来赞美春天的美好,可本文并没有罗列现象的平铺直叙感。原因在于分门别类的描述中渗透着属于他的对春天的美好感情,是经过提升的精致美好的感情,被刻意诗化了。对我们平常视而不觉、感而不知、自然不新的自然,描述的新鲜可爱美好,叫人欢欣惊喜。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微妙感觉中流露出的春天的急迫期待。比如“偷偷地”不仅是草一下子冒出来,更是突然发现的惊喜,那种无言的喜悦,是喜悦着自己的喜悦。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里的活动多是孩子们的,是调皮的,活泼的,天真的,淘气的,顽皮的。为文的成功之道在于贴近自我,这里的趣味是朱先生想象中孩子的激动,孩子气的欢欣。这里也许有朱先生儿童时代的记忆,甚至包括他阅读儿童学作品时激起的童心的向往。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以贴近自我,不一定贴近现实的自我,也可以是贴近儿童时代的自我。不一定是已形成的自我,也可以是想象中的,应该是这样的自我。而自我是丰富复杂、立体深邃的,并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贴近其全部,只能表现自我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或者是当时的、记忆的,或者是现实的追求,或者是理想的怀念等等。

        与《背影》里先前自以为是后来又真正忏悔的儿子的年轻不同,这里变得幼小天真,靠虚拟想象中的、纯洁儿童的眼睛、天真的感觉来感受。对童心、童真、童趣的怀念和想象,也是朱先生自我的一部分。这样的状态是隐藏在心灵深处,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被调动出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成人关于春天的经验很多,但不像小孩子那么少见多喜,不大可能为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激动。而朱自清在表达这种单纯欢欣时,连句子结构都是简单平行的,不太讲究句法和语气的错综。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他不追求丰富的形容词,而是尽可能简单,这与《荷塘月色》里丰富的修辞手法大有不同,只是为了表现儿童的知识和经验有限,令最大可能性进行儿童口气的模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古典诗歌的出现和考究的词藻,朱先生文学家的感觉和趣味来了。这段描写中,他把带有成人文化趣味的话语和儿童话语不着痕迹地结合起来。关于牧童的笛声颇有诗意,可能出自“牧童遥指杏花村”,也可能出自“短笛无腔信口吹”,浅白的诗意和儿童微妙的感觉有机交融。

      朱先生用了技巧,而读者根本感觉不到,这才是最好的技巧。这段话将触觉、味觉、听觉综合起来并且点到为止。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儿童视觉趣味仍然很活跃,在儿童式的短句中,悄悄渗透成人话语、古典诗情画意,从文字到意境并不太古奥,完全在儿童的认知“格局”可以“同化”的边缘上,因而创造了一种老少咸宜的境界。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这一幅诗意图景,和前面眼花缭乱、热闹非凡的景象确有不同,在这里刻意强调他的静默。这是朱自清刻意为之的匠心,防止了流水账式的单调。一方面以孩子气的单纯贯穿全文,另一方面又在努力寻求内心的变化,比如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的转换,热闹和静默图景的对比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到文章的最后几个小节,又恢复了开头热闹的境界。结尾部分,进行了积极健康的主题升华,用“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形象把全文进行概括。前者“女性拟人格”的修辞令人称道,而后者却略显僵硬。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文字摘录、有感于孙绍振《名作细读》上海教育出版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2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9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57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3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5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0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06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64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4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