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2.尊重学生,信赖学生
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能讽刺,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要耐心地引导这些学生,在学生正确地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才浓厚,学习信心才强,因而,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3.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要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充满信心,循循善诱。营造师生心理相融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最可亲近、可与之交心的朋友。
4.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出发,构建适于学生心理特点的吸引学生愿意学的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
5.在质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较满意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会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