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刘文学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一脸茫然,但是,在我小时候,这是不折不扣的妇孺皆知的名字。
刘文学,四川合县(今属重庆)人,生于1945年,1959年11月,因维护集体利益被害,年仅十四岁。网上这个介绍显得有点概括,在当时,刘文学的事迹曾得到广泛报道,被唱进歌里,绘在连环画中,选到小学课本里,影响了一代乃至几代人。
现在,关于刘文学的叙述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刘文学是个什么人,刘文学为什么会发现地主王云学在偷集体的辣椒,王云学何以为了掩盖这么一件微小的罪行,竟至铤而走险杀害人命?每一个问题都足以搅起一团迷雾,让历史变得更为扑朔迷离。作为历史进程中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我们所能说的,也许只是个人接受的刘文学,而且还是后置叙事中的形象,被现实中的我们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许多添加和修改。
我知道刘文学,是从小学课本上。好像是小学二年吧,课本上有一篇课文,讲的就是刘文学的故事。题目呢,早已经没有印象了,只是模模糊糊地记得,课本中好像配了张插图,一个少年,带着红领巾,抬头挺胸。是不是网络上现在这张,怀里还抱一本红宝书,可一点印象也没有了。
课本里叙述的故事,和现在百度上的讲述大同小异:一个十四岁的男孩,放学的时候路过集体的菜地,发现一个地主分子正在偷集体的辣椒,于是,大喊一声,制止地主的无耻行为,并且准备把地主扭送到生产队。但是,地主分子王云学,凶残地杀害了年幼力弱的刘文学。于是,刘文学成了一个烈士,成了全国小学生学习的榜样。
好像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年少无知的我们,大都起了敌忾之心:万恶的地主分子,竟这样残害了我们的小英雄,真是十恶不赦。这样,原来并没有什么概念的地主,一下子就在我的心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坏人。那时候,正是还讲阶级成份的最后几年,小孩们大都知道村里谁谁谁家是地主,谁谁谁家是富农,因此,就对这些人起了仇视。但是,奇怪,村里的地主好像一点不嚣张,反倒一个个老实巴交,胆小怕事。他们都是坏人吗,怎么一点都不像?但是,仇视也仅此而已,不知道当时的小学生,有没有人立志做一个刘文学式的小英雄,反正我没有。后来想起这个问题,我总是很难为情地替自己辩解,我从小体弱,自知不是坏人的对手,胆小,尤其怕死。要一个男孩子承认自己怯懦,实际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高中的时候,眼中的世界渐渐开阔,一次,在一个杂志上看到一个故事,也许是真事,一个中国人,在加拿大的一个加油站打工,一次遇到了抢劫,出于本能,这位同胞和歹徒们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加油站的老板不仅没有表扬这位同胞维护自己财产的努力,反而批判这位同胞的冒险:抢劫,让他们抢去好了,回头报警就行。当时,对于这件事情好像很有不同的看法,我几乎不假任何思索地就接受了这位资本家的说法,让他们抢去就是了,剩下的事情,交给警察来处理。
后来,我也开始想一个问题,那个地主,就是偷了一点辣椒,怎么会为了掩盖这么一点罪行,就残忍地杀害一条鲜活的生命。现在看来,地主身份上的原罪,可能早已经让他不堪重负,这一点点微小的罪行,完全有可能成为压垮一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天上午,偶尔想起刘文学这个名字,百度了一下,发现2009年,刘文学牺牲五十周年,刘文学还被评为感动新中国的一百个优秀人物之一,还有许多人在宣传这个人物,号召向他学习。我无意批评这位感动过无数人包括我自己的小英雄。不过,我觉得,与其号召大家学习五十多年前的这个英雄,不如反思一下我们的社会,预防这种悲剧的发生。这,也许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