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缘了解到蒋一谈的截句,我很惊讶。原来这个世界,真的有种可以直接表达灵感的诗句,而截句,就是没有名字的诗歌。
对于从事艺术创作和文学写作来说,都有一种因为专注,所以善于捕捉生活中灵感的时刻。比如音乐、舞蹈,比如绘画、文艺,当捕捉到那些稍纵而逝的灵感时,你会选择怎么办?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因为没有一个完整的格局,就轻易从脑袋里放走了他们,到最后,我们自己也想不起,那一瞬间的脑洞大开究竟是什么。
而今天,当我们遇见了截句,我们终于懂得,当灵感眷顾我们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记下他们。不用去考虑他们的出路如何,不用考虑非要用什么文体来表达他们。他们本身就是独立存在的,因为他们就是在你脑海里流浪的那些孤独灵感精灵,他们本身就是一件珍宝,闪闪发光,不需要其他的修饰形式,再去美化和完善。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年轻画家舒杨曾经对我说:“对于灵感这件事,我可以说,有感觉的时候我就去画画。即使有时候它们没有名字,或者没有办法用一个名字来表达,也就是常说的无题了。那些感觉,我并不在意它是否能得到市场的认可,看着自己手中那些画,我对他们无法评出最好和最爱,但是,我知道,他们都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换个听起来也许不雅但是却很能真实表达我的感受的说法,那就是,这些灵感就是我身体里的分泌物。”
我当时听到乐了。这个年轻的大男孩坐在我的对面,但是他表达出这个的意思,让他也同时乐得笑出了表情纹。那一刻,我仿佛看到这个大男孩变成了一棵老树,沟壑深浅不一的树皮上,沁出的那些透明液体,那是树心的汗水吗?
我也想起川籍知名歌手戴小翔曾表达过关于灵感这种情绪。小翔说,他收集全世界不同民族的梦想,走遍了全球多个国家。他形容自己在旅途中收集梦想的过程,比如骑单车到台湾最远的村庄,比如在印度坐在火车里的行李架上,看到那些为梦想微笑不同国家、各个民族的人,他体会到收集别人梦想时那种可以传递的快乐,而在这个旅途中,他似乎在看似单调的途中更能找到一些灵感,往往创作新歌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而他,也成为了“中国梦想收集第一人。”
同样的感觉,美女主播Bobo也曾在微信中分享过。那是有天醒来后,她的一个梦,她在海水中看一场华丽丽戏剧的样子,耳畔还有“夜上海”的小调,那种真实舞台效果被她形容的无比神奇精美。让我这个很久不做梦、做了也是些日常生活小事的梦,醒了后想不起来梦的内容的人,深深感慨人和人怎么梦境都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后来,我想明白了,那时应该是她做过武志红老师的“梦的力量”那期节目后,沉浸在其中的一种状态吧。那个梦,也许是她潜意识中一直思考时灵感的一次呈现。
而遇见截句,所有灵感的模式,通过阅读这本《截句》,真正感受到!原来,文学真有这样一种体裁,可以是收集这些灵感的宝盒。
这个体裁,我们称他为“截句”,这个名字和体裁的诞生,一定是灵感又一次幸运的眷顾蒋一谈。那是在2014年的秋天,他在美国的旧金山的路边发现了一家中国功夫馆,透过玻璃窗,他看到了李小龙的照片。那一瞬间,蒋一谈犹如被电击中,李小龙创办的截拳道,且截拳道的功夫美学追求简洁、直接和非传统性。突然,有种灵感让他知道,那些躺在他日记本上的句子,那些稍纵即逝的随感,也许可以有个名字叫“截句”。
正如蒋一谈所言,我们生活中记住了一些美好的诗,其实更多时候我们记住的不是诗名,甚至不是全诗,但是我们一定会记住其中那些打动我们的句子,那些发光的,动人的句子。
初次拿到这本书时,看惯了随便一本书密密麻麻20万字的我,突然被一页只有一两句话的这个格局惊了一跳。也许,你会觉得这本书怎么这么少内容?我看了下出版信息,果然这是一本很奇特的书,没有目录,没有页码,出版信息里透露这本书只有少少的60千字,也就是说,这本书最多六万字。
而这些,竟是蒋一谈从他一千三百多首截句中,精选出的三百首。而这些,是他七年来全部的后青春时代记忆。
从截句的内容上,不拘一格,有常见的生活物件、有社会万象,更有从孩子到成人再到老人的心路历程。我突然发现,短短的一两句、两三行截句,每一个就是一个世界,一幅最美的画面。
“没有闪电 夜空如何跳舞?”、“蓝天是我此生 最大的窗户”表达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在自然中那份独有的体会;“今晚哭泣的时候 她让眼泪滴在制冰盒里 她不想辜负自己的眼泪 ”,把一个伤心的女子描绘的让观者痛彻心扉;“蒋一谈 蒋一痰”,则有着一种自嘲式的幽默,也有种淡淡的惶恐,把那种不知阅读者心情的惆怅和一场能够迎接一切评论的勇气,表达的淋漓尽致。
用蒋一谈自己的话来说:“截句是一种绝然和坦然,是自我与他我的对视和深谈,是看见别人等于看见自己的微妙体验,是不瞻前、不顾后的词语舍身,是抵达单纯目标后的悄然安眠……截句,截天截地截自己。”
我在阅读时,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这种表达方式很容易开启读者去捕捉生活中的那些灵感。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被生活整的疲惫不堪,已经快没有什么梦想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逻辑思维很好,但是没有想象力的人,建议你读读这本神奇的书。
一本既不是诗集,也不是日式的俳句,一本可以安放那些孤独流浪的灵感精灵的小家?我们或许可以称他为“灵感收集器”?或许还可以称他为“蒋一谈的内心独白?”
谁知道呢?反正他自己也说“献给谁 谁知道”?
而我只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叫《截句》。至于谁能读到?谁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