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把VR看成一是一种“信息媒介”(或传递介质,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大概这个意思吧)。
以前信息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文字。当然到现文字在信息传播上仍然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后来图片开始渐渐流行。我们拍摄各种图片记录下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再到视频。现在各种视频可以说已经到泛滥的程度,每天产生的视频,可能一个人一辈子都看不完。绝大多数人花在视频上的时间比看文字和图片要多得多。
每一次主要信息载体的改变,里面所包含的信息量都有着一个质的飞跃。同时接受的人群也有一个量级的提升。
文字时代,很多人是不识字的,因为很多人没有那个机会。买一本书在十几年前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奢侈品。后来大家可以上网了,但网速有限,流量宝贵,看视频和图片都是奢求。于是网络文学开始兴盛,渐渐成了主流。
图片大多人看得懂。但在以前也只是很奢侈纪念。记得小时候,要拍照还得请摄像师到村里来,拍一张得五块钱,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所以到现在,小时候留下来的照片不超过10张。而现在,一天拍的照片可能都不止10张。
到了视频时代,每个人都看得懂。从来没有过书柜,没有相框的家庭,电视机肯定是有一台的。渐渐视频发展到以互联网为主,于是以前对网络小说,晒图不感兴趣的父母辈们,也在向晚辈请教怎么上网看视频。
说了这么多,和VR有什么关系呢?
我觉得“VR”是下一个“信息媒介”!
一个“VR”所包含的信息量就不说了,初次体验的人应该都会被震撼到。
视频的受众已经是全人类了(再回推一下之前图片的受众、文字的受众),再对比一下人们花在视频上的时间和花在图片文字上的时间。VR的受众肯定也不会输,可能还会把那些本来没生命力的物体包括进来。
当然,文字和视频之所以经久不息,是因为它们包含的内容,有着让人们不断去汲取的价值。VR产生不久,内容上暂时还不能和几位前辈比。好的是,VR内容正在指数级增长中。应该要不了多久,人们可以随时拍一张VR照片,或者VR短视频。优质的VR电影、游戏可能需要一段的时间,但估计也用不太久。
至于这些VR内容最终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现在真不好说。可以肯定不会是拿着一个盒子,包着一块小屏幕往眼睛上怼的东西。。
以前的文字刻在岩石上,后来刻在竹片上,印在纸上。载体渐渐被淘汰了,文字还在。
以前拍照片要使用胶卷,后来柯达倒闭,但摄影市场好像更繁荣了。
视频的载体,以前是黑白电视、彩电,黑胶盘/VCD/DVD/硬盘,然后电脑、笔记本,各种更高科技的电视,智能手机。
苹果手机出来前,大多数人认为诺基亚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机。苹果出来后,人们才发觉:哇,原来手机应该长这样!
所以在那个把VR带到大众身边的伟大产品诞生前,注定会有很多试验品产生,然后被淘汰,行业进一步发展。至于它最终会是什么样子,鬼才知道!
这里想说一下 Magic Leap 这家只看到概念,看不到产品的“空头”(口号)公司。最近因为产品无法小型化的问题,不被市场看好。据说整套设备要占据半个房间,巧的是,以前的计算机也要一个房间才装得下。没看过Magic Leap的产品,只看过它们用特效制作的宣传视频。估计应该是类似投影仪之类的东西。在特定空间的角落放置设备,然后就能把VR内容“投影”到这个空间内。想像一下,在客厅内放这么一套装备,不仅可以坐在沙发上看VR图片、视频,还能走到客厅中央玩游戏,和各种虚拟的人物、动物互动。
如果这个产品能成功投入市场的话,很可能每个家庭都会有这么一套设备。成功是指,设备小型化。在客厅的每个角落放一个电视盒子一样大小的东西可以接受。但放一个老式电视机那么大的玩意,显然是不可能的。另外,当然是价格得是大众可以接受的。
如果真的失败了。Magic Leap 开发人员获取的技术和经验,对VR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就像当年的施乐和苹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