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突发奇想,想做个连载的影评了。说是影评,好像高估自己了,也就算一点小小的想法吧。毕竟《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对我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但有时候脑袋突然充血、发热好像真不见的是好事(应该一直就不是什么好事)。这不,前天写了一个序,不到一千字,并且没有配图,从下午四点多就捣鼓到晚上十点多。而昨天更夸张了,昨天写的人物是刘思慧,更是从早上八点,写到下午六点,中间除了吃饭一直也没休息。直到写完站起身来,才觉得眼前晕乎乎的。估计是守了一天的电脑,眼睛有些疲劳了吧。今天,原打算再写一篇的,可是最终我还是放弃了。一个是今天还要工作,另一个是一味的只输出不输入,肚子里的那点货很快就见底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没有完全构思好。
我认为,写文章这个事情,除了要遵守的那些规则外,每次写完应该都复盘一下,做个小结。因为我发现,很多时候,当你付出了诸多的时间写成时,当时是怎么看怎么都还算满意的。因为,你或许已删删减减好多遍,甚至已经将初稿改的面目全非。可是等过上两天,或者你在读到另一篇类似的文章后,就不见得了。比如昨天,我写了一篇文章《但愿,强大的内心能抵挡万箭穿心的苦痛》。写到最后,却发现并不如当时想的一般,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是如影评般,流水的记述了一些情节,同时夹杂了些许的看法。没有将自己真正想表达的表达出来。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文字有些苍白。自己发了一些感慨,却不见得能与读者真正实现思想上的交流。属于一种自嗨式的写作模式。第三点,文章虎头蛇尾。刚开始之所以想定那个题目,就是因为想写一点假设小女孩长大后,会不会因为其妈妈曾经的卑贱职业,而引发冲突,从而使刘思慧陷入新一轮的苦难。正如电影《万箭穿心》中宝莉的悲剧相似——宝莉的婆婆最终原谅了宝莉,宝莉也原谅了死去的丈夫,但戳心的是,她拼死拼活,放下尊严,放下一切,辛苦半生养育的儿子,在影片的最后依然没能原谅她。最终,她也只能选择离开那个家,那个让她万箭穿心的地方。
所以说,写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欠缺的不只是文笔,还有思维、逻辑。自己挖个坑,最终自己却填不上了,不得不说是一个笑话。
但是,有些问题可能不是发现了,就能立即改正的。这和态度无关,与自身的基础、水平、能力,都有很大的关系。一篇好的文章实在要做太多的功课。而显然,我急于求成了。应该说,还是功利心重了些。
于是,在写下一篇关于《药神》人物的文章时,我会尽量慎重一些了,所以可能也要多酝酿两天。当然,日更必须坚持。比如今天,随便写写不也马上到一千字了么?要知道,之前的几天,有时想破脑袋也未见得能凑够一千字。比如那篇关于《<药神>人物浅析》的序。这就是收获,虽然不大,但这种感觉还是不算的。至少我把想说的表达出来了。即使不那么全面。
所以,写作是件痛并快乐的事。你要绞尽脑汁地想、深入透彻的地析、专心致致地写,最后还要认认真真地复盘。但是,你若能把你真证想说得诚恳地写出来,表达出你的态度,这种畅快的感觉也真的是好多事情无法给予的。当然,得到一些喜欢或着赞赏,会让你更加欣喜,更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