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写作之于我,一直是兴趣,疫情之后,突然想做个斜杠青年,写了几篇,发现自己很是浅薄,想输出必先输入,促使我报名参加了写作课。
5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次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多很大的冲击,我还在努力的吸收,对于阅读和写作有了更新的理解。
大篇幅的写作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可能还是有点难,阅读却是一直陪伴我的生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虽然看书很慢很慢,可是一直坚持着,可是我看得书并不是很多。
通过这次学习,我找到了原因,是因为我读书的方法有问题,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书方法,让我读书的进度很慢,有时,一个月都读不完一本。老师教的竖版读书法打开了我读书的宽度。
再次读书,我尝试用老师教的方法看书,我看的是白落梅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一共256页,原来这样一本书,可能我需要十天半月才可以读完,这次我用了差不多4个小时的时间。这个方法我还不是运用的很熟练,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个时间对于别人来说,可能还是很慢,但是对于我来说,已经很快了,而且不但速度变快了,更多的,我看书的时候更专注了,以前总是被各种事情打扰,看这本书的时候,因为用竖版读书法,要自己迅速的找到关键词,所以一点也不能让自己分神。
通过快速读书,变得非常珍惜时间。看书的时候,一开始我想记录时间,所以放了秒表,半个小时能看多少页,所以对于时间的流逝关注度非常大,自然而然的开始重视时间。
每当我无所事事的时候,或者刷很长时间抖音的时候,就会想这个时间段内我可以看好多好多页书了,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即使我不能学会写拆书稿,但是,这次学习之后,就珍惜时间这一项,已经有所得了。
2、
所有的事情不怕慢,就怕不开始,开始了,就是给了自己最大的希望。
每个人都会读书也不会读书,怎样才能把一本书读懂,读通,把一本书读成一页纸,真正的吸收这本书的内容。
以往看书,都是看个热闹,最多,看到好词好句写到读书笔记上,从来没想过把这本书拆开揉碎了好好的吸收内容,把这本书吃透了再反馈出来。
看的书也是又乱又杂,就是看个热闹,从来没想过自己应该读些什么书,为什么读这些书,更不知道读书应该怎么读,通过这次学习,我重新梳理了一下自己的书单,剔除了一部分小说,加入了一部分工具书,看书不在只是随便看看。
这次培训我又学到了一个新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用思维导图梳理书的内容,更加的一目了然,当看到班长发给我的思维导图,再看看我自己记得笔记,反差真的触目,思维导图清晰明了,当时就想,这个方法我一定要学会。
理解后才能把这本书输出,才能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看书后,思考是更重要的。
3、
在接触课程之前,我并不知道拆书稿是什么,这个领域对于我来说,是个空白,当知道拆书稿是小白赚到稿费的最简便途径,对于我这个写作小白来说,非常的兴奋。
通过学习,我知道拆书稿有一个主题三个要点,写拆书稿的时候有一个误区,不要写成书评,是介绍一本书,而不是看过一本书写你的感受,这是拆书稿和书评最大的不同。
写拆书稿的时候用自己的大白话,就像白居易的诗连街边的老奶奶都可以听懂,拆书稿就是给不爱看书,给懒人看的,所以一定不要用什么高深的观点才阐述,用有趣的故事,例子引起别人的兴趣,让他不知不觉的看进去。
最好是运用设问,然后让读者有想找到答案的冲动,引导读书的思维,一点一点解决问题,问题搞通了,这个拆书稿也看完了。并且要引起读者的共鸣,在读故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读者有学到知识或者有所感悟,这就是一篇优秀的拆书稿了。
写拆书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个要点,一定要能引人注意,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这个掌握不好,任凭内容你写的再好,也不会让读者发现,因为一开始读者就没有读进去,就像一个房子,装修没有装好,根本吸引不了人入住,怎么会发现住在这个房子里面阳光充足,花香四溢,对于人的身体有很大好处呢。
写拆书稿的要点的时候就是这个原理,要让人一看到就喜欢,有看下去的欲望,让人一下子就吸引住,那么这个拆书稿就成功一半了。
4、
最后的最后,刘老师交给我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功,稿子写好以后认真的读稿子,改稿子,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却是我最缺失的环节。
前几天写微头条,是写董洁的故事,写董洁出轨王大治。每次写稿之后,我马上就发出去,根本就没想再读一遍,改一改,只想马上就和读者分享,看到阅读量涨上来,就非常高兴,现在想来,当写作和收益挂钩的时候,就有些急功近利了。
最后是读者在微头条下边留言,你不怕王大陆告你吗?我当时还纳闷,王大治和董洁的事,天下皆知,王大治为什么要告我,我又没造谣,最后又看了一遍,才发现王大治写成了王大陆,急急忙忙的改了,这篇文就不给推荐了,有点可惜。
但是也交给我了一次道理,欲速则不达。一篇文章不能有错别字,有疏漏,这是对自己和读者最起码的尊重。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就是我几天学习的心得,也许我还是不会写拆书稿,但是通过这次学习也学会了很多东西,最起码它让我开始反思,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