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历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而是你体会到的人生。”好喜欢美国小说家约翰·巴思(John Barth)这句话。
常常有朋友善意提醒我,要做好音威塞堡朴门建设的记录,要用照片记录每一天发生的事情,留着以后回忆。但我并不想这样做。我只想从每一天的体会中看到我自己的世界。这也是我日记的目的所在。赤裸裸审视自己的内心,不带任何诗意化和美化。只有那值得反复回味的人或事儿,才会让我有描绘的冲动。日记?每一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啊,那一时日常,刹那会涌出多少人和事、回忆和向往、感慨和顿悟。每一天是由事件组成的么?表面上看是的。其实不是,每一天,是由体会组成的。
由此联想到历史。历史是客观的么? 我从不相信历史是客观的。记录历史的人必定有各种因素使之有意或无意地篡改了事实,甚至抹杀了事实。但事实就是表现所呈现的样子么?每个人眼中的事实也许都偏离了真相,想想那著名的《罗生门》便知道了。那研究历史有什么用呢?发现真相?几乎不可能。我们只能从不同的叙述者中寻找蛛丝马迹的逻辑关联,拼凑出一个自认为是真实的历史面貌。
也想到自己。我是真实的么?但我是如此迅疾地变换着,有时候数个想法几乎同时从脑中出现,而我只是下意识选择了一个认为适合当时情境的思想说出来而已。那是真实么?那只是合适。如果认定了自己是真实的表达或行为,但是对方误解了这种表达,引发出错误的反应,以致于你怀疑自己的真实。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事实是依据,我怀疑这句话的准确性表达。也许应该说:结果才是依据。
有点烧脑。都是因为今天锄地突然萌生的虚无体验。草锄干净了是真实的,但草还是会不停长出来(泥土里或许有遗漏的草种,飞鸟和风也会播落种子)。菜种播下去是真实的,但却不一定都发芽(也许被虫食,也许种子本身已经没有了生命)。看似简单的必然因果,却常常因为各种偶然的因素,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那我锄地种地的意义在何处呢?可能仅仅在等待结果的过程吧,那种希望、担忧、焦虑、不安、惊喜的内心体验,才是我最大的收获吧。
所以,我如何能够随意评判一个人、一件事?如何能够简单粗暴地对不了解的事情下结论?
晚上与广州的朋友聊天,她建议我学着写故事。这个建议好,把烧脑的逻辑以故事表现,比直接表述可能更能引发思考。那我,就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