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准类组成部分:
(1)所有的成员变量都使用private关键字修饰。
(2)为每一个成员变量编写一对Getter和Setter方法。
(3)编写一个无参的构造方法。
(4)编写一个全参的构造方法。
小提示:这样的标准类也叫做Jave Bean;对于基本类型中的boolean值,Getter方法一定要写成isXxx形式,而setXxx不变。
2、定义类时应注意:
①成员变量是定义在类当中的,在方法外边。
②成员方法不要写关键字static。
3、局部变量和成员变量的区别:
(1)定义的位置不一样:局部变量在方法的内部;成员变量在方法的外部,直接写在类当中。
(2)作用范围不一样:局部变量只有方法当中才可以使用;成员变量在整个类中都能通用。
(3)默认值不一样:局部变量没有默认值,想使用必须手动赋值;成员变量如果没有赋值会有默认值,规则同数组。
(4)内存位置不一样:局部变量位于栈内存;成员变量位于堆内存。
(5)生命周期不一样:局部变量随着方法进栈而诞生,随着方法出栈而消失;成员变量随着对象创建而诞生,随着对象被垃圾回收而消失。
小提示:当方法的局部变量和成员变量重名时,根据就近原则,优先使用局部变量。如果需要访问本类当中的成员变量,需要使用this.成员变量名。(通过谁调用的方法,谁就是this)
4、Jave中方法参数的使用情况:
(1)一个方法不能修改一个基本数据类型的参数。
(2)一个方法可以改变一个对象参数的状态。
(3)一个方法不能让对象参数引用一个新的对象。
小提示:Java 程序设计语言对对象采用的不是引用调用,实际上, 对象引用是按值传递的。当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当方法当中时,实际上传递进去的是Copy的对象的地址值。
5、构造方法注意事项:
构造方法是专门用来创建对象的方法,当我们通过关键字new来创建对象时,其实就是在调用构造方法。
(1)构造方法的名称必须和所在类的名称完全一样,就连大小写也要一样。
(2)构造方法不要写返回值类型,连void都不写。
(3)构造方法不能return一个具体的返回值。
(4)如果没有编写任何构造方法,那么编译器将会默认赠送一个空的构造方法。
(5)一旦编写至少一个构造方法,那么编译器将不再赠送。
(6)构造方法也可以重载。
6、调用构造方法后具体处理步骤:
(1)所有数据域被初始化为默认值(0、 false 或 null )。
(2)按照在类声明中出现的次序,依次执行所有域初始化语句和初始化块。(静态初始化块最先执行)
(3)如果构造器第一行调用了第二个构造器,则执行第二个构造器主体。
(4)执行这个构造器的主体。
小提示:在类第一次加载的时候,将会最先进行静态域的初始化。与实例域一样,除非将它们显式地设置成其他值,否则默认的初始值是 0、 false 或 null。所有的静态初始化语句以及静态初始化块都将依照类定义的顺序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