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一直很喜欢读书,也在不断摸索改进读书的方法。
从笨笨地在书上划线、到图书摘抄、到思维导图、到方格笔记本、到费曼学习法,自己做来做去有几个误区:
1、一味追求形式,想在最开始就把书上所有的知识点都标识、记录出来
2、以为找到了书中的关联,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按照章节或者板块在罗列信息
3、想着这个知识点可能会给自己哪些启发,事后根本不记得应用
4、记录在书上或者本子上,找起来非常费力,经常遇见事情脑子里灵光一闪,却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看到过了。
5、看了这么多年书,对生活的改进着实不大,且记忆力越来越差。
最近开始体验浮墨笔记,纠正了自己过往的几个误区,这个app自带的一些功能也逐步在帮我建立新的习惯和知识链接。
首先,读书笔记是为了让自己获得知识,提升认知、改善思维能力,因此,当一本书忘得差不多的时候,剩下的那些才是真正学到的知识。
在纠正了这样的观念之后,我发现,不需要知道或者了解所有的知识点、不纠结于求全、求完备,一本书看下来找到自己最关注的点就可以了。
其次,新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认识和理解这个知识,然后在脑子里将这个知识和其他知识建立关联。
因此读书笔记不是原文记录,而是要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观点重复一遍,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举例、解释,在理解的同时,和已有的知识点产生关联。
这里就体现flomo的优势了。flomo的界面非常简洁、功能并不复杂,界面好像是专门写给自己的微博一样,可以随时用自己的话记录书中的观点。
最棒的一点,是它可以添加标签和链接,这样你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在不同的知识点之间建立关联。后续随着积累的知识卡片增加,flomo就是你大脑外显的知识树,而且方便快速检索和关联。
再次,新学到的知识要用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在学到一个新观点,试着让这个新知识点重塑你的决策体系,看看它能帮助你优化哪些行为和决策。
然后在生活中切实地践行这些决策,让真实的生活验证这个新知识点。在行动之后,你会更深入理解这个点背后的限制条件、影响范围、关联因素。
通过行动之后的复盘,可以帮你更好地修正对知识点的理解、重塑知识树的结构。
最后,flomo作为大脑的外挂,可以设置提醒让你回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你不断审视自己的知识树、可视化地看到自己是否在不断增加知识体系。
无论如何,读书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认知、改善自身的思考能力,善用flomo这个小助手,能让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