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小暑,月将为未,时间为今日11 时41分。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小暑过后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气候炎热,由于出汗多,消耗大,易劳累。“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
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中医认为,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人体的饮食、运动应该有与此季节相对应的改变。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
“冬病夏治”具体是指哪些病?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容易在冬季加重的病症,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梅气)扁桃腺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还有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并趁其缓解时采用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治疗方法有辨证施治,内服中药,针灸按摩,穴位贴敷等方法,从而达到一定的疗效。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中医认为,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艾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30岁以下的朋友无病时最好不灸,儿童无病禁灸)
本轮节气为三之气的最后一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阳寒水。人体阳气已浮于外,脏腑寒重湿重,人易头脑昏沉,倦怠,头疼,眩晕,胃气不降,哕,吐而不出,便溏。此时更有失眠、耳鸣、抑郁诸症蜂起。节气转换时节,小孩老人最为敏感,小孩易高热,老人防心衰。兼之天热耗精,青壮年也要注意休息,不宜大汗!
一般说来,一年中节气以夏至为界,夏至之前阳气浮越在体表,贪凉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从夏至日起,阳气慢慢收敛,食以清淡为主。所谓大养生法不过:
1)心情愉悦,若所爱在外。
2)适度锻炼,大汗必伤心液。
3)充足睡眠,眠最养精。
4)饮食清淡,不耗精。对付暑湿,不过是该出汗就出汗,不要过分使用空调,不喝冷饮,心静自然凉。最好在暑湿之七月暂且远离世事漩涡,寻一清凉界,热茶一杯,蒲扇一扇,闲书一部,养精蓄锐,靜待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