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讲到,行为逻辑的第一个症状,局部肿胀。
造成的原因:在不该加重笔墨的地方太过于强调。
解决的方法:事先划分好比例。
这样你的文章便会像一个身材标准,凹凸有致的漂亮女孩。
今天我们延续上一篇的内容来讲一下,行文逻辑的第二个症状:顾此失彼。
首先造成顾此失彼的原因便是观点混乱,前后不搭。我引用一句不太恰当的话来形容:“我说城门楼子,你说沟渠猴子,我说城门楼子倒了,你说沟渠子猴子好了”。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你动笔写文章之前,就应该有大概的整体逻辑,你一定要明白,所有要讲的话都要围绕那根中纵线,也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观点。
而我们经常的做法是一边想一边写,一边写一边想。这样很容易否定自己的观点,造成前后不一致。
这里插句题外话。
本着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学习这个观点,我们来探讨一下“一边写一边想,一边想一边写,”这句话。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初学者的身上。
我自己就有深切感受。
我个人所推崇的观点是:不要有了灵感去写,而是去写了,有时才会有灵感。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写什么,但是拿起笔,写着写着写的就写下去了。
但写着写着,时间长了之后,便会自然地围绕的中心的逻辑去展开了,这是一个过程,还是那句话吗,功到自然成。
而我想作者在这里表达的,不能“一边想一边写,一边写一边想”,和我上面所表达的观点并不违背,他更多的是表达一个正确的写作态度和程序。
所以,我还推崇一句话,观点无对错,认知有高低。
好,言归正传。
下来我们用《跑步可以治疗抑郁吗?》这篇文章,来进一步探讨一下,顾此失彼具体的表现。
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列举了医学研究和数据,证明跑步治疗抑郁是有科学依据的。
但后面为了让文章更客观一些,作者又写道:虽然很多人靠跑步就治好了抑郁,但即便专业运动员,也有人会得抑郁症。
在这里,作者呈现了一个我也没有结论的中立姿态,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作者更没有明确的解答。
就这篇文章来讲,如果作者想呈现一个不确定的结论,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在前面和后面都有呈现这种不确定性,比如开头就要讲清楚医疗数据的成立,有没有条件,在什么情况下,跑步可以治疗抑郁,千万要避免自己否定自己的状况。
那么如何避免顾此失彼呢?
还是那句话,在刚开始写的时候一定要先想好自己的观点,围绕着核心观点去写,要相信自己的观点,并不断提醒自己。
总结:顾此失彼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观点混乱,没有整体的逻辑。解决他的方法是相信自己的观点,用所有能想到的知识来证明它。
每天一张知识卡片,建立自己的知识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