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五):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帮助人们知道如何更快乐。围绕过去、现在、未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分别介绍主观幸福感、心流体验、乐观与希望三个部分。

第一章:主观幸福感

一、主观幸福感内涵

主观幸福感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评价。在这种意义上,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关键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解释,在认知上进行怎样的加工。

具备特征:

1、主观性:评价者评定幸福与否的标准是自发的,而非其他人的客观评价。

2、稳定性:主观幸福感测查的是个体长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

3、整体性:综合评价对情感反应的评估与认知判断。

衡量指标:

1、积极情绪

2、消极情绪

3、生活满意度

二、如何培养主观幸福感

对主观幸福感的深入研究是了解个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依据,也是调节个人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诸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中,内因是最为重要也是起着根本作用的因素。下面是可以调节主观幸福感的一些具体因素。

1、人际关系:家人、朋友、同事

2、环境: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安全舒适

3、身体状况:健康,强壮

4、生产力:有内在目标,有擅长并有乐趣的技能,能在工作中获得成功和证明

5、休闲:适当度假放松,有个人爱好

6、习惯化: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7、比较:他人比较,自我比较

8、对同等收益和损失:调节期待

9、应对问题:正视、忽视、逃避

第二章:心流体验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契克森米哈赖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写博士论文时对数百名攀岩爱好者、国际象棋选手、运动家、艺术家等进行了访谈,这些不同受访者报告自己在从事活动时都获得了一种非常相似的、令他们十分兴奋的情绪体验,以致他们很愿意多次体验这种状态。一些受访者借用隐喻“水流”来描述他们当时的情绪感受。

契克森米哈赖将心流定义为:人们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当人们处于心流状态时,因为过于关注、浑然忘我而无暇去思索其他问题,自我意识消失,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或特别慢。

一、心流体验的9个特征

1、体验活动本身成为活动的内在动机

2、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当前所从事的活动

3、自我意识的暂时丧失,如忘记疲劳和饥饿

4、行动与意识相融合

5、出现暂时性体验失真,时间太快或太慢

6、对当前的活动具有较好的控制感

7、具有直接的即时反馈,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是对上一环节的反馈

8、个体所感知到的活动的挑战性和自身的技能水平间具有平衡性

9、有明确的活动目标

二、如何培养心流体验

1、建立清晰的目标

2、立即回馈

3、全神贯注

4、激发内部动机

5、控制活动水平难度

第三章:乐观与希望

赛格利曼认为一个人选择乐观还是悲观,取决于其解释问题与挫折的方式是采取乐观的归因方式,还是悲观的归因方式。乐观产生健康、精神、康复;悲观导致相反的结果。

一、乐观与希望的内涵

乐观:是非客观存在的,是主观心境或态度,与个人的期望密切相关。

希望:指向未来的心态,并对今后的一段时间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如何培养乐观与希望

1、扩建理想归因模式:确立一种有助于提高成就动机和成就行为的具体归因和维度。

2、探索新的归因训练手段:观察学习法,团体发展法,阳性强化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