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土匪
✪ 朋友之道
全剧关于情义有很多着墨描写,没有刻意区分强调朋友之义,印象最深的只有一小段关于友谊的刻画,篇幅虽短却足以给剧本提亮,是借琅琊阁蔺九传达出来。蔺九长在琅琊山,性情沉稳,待人接物面色从不波澜,平旌远离朝堂回归琅琊山后的情节里,蔺九出场的次数多了一些。
东海之战后,作战过程疑点颇多,琅琊阁收集了各方信息,蔺九把和东海之战相关的信息全部单独梳理记录了下来,只是为了需要之人多准备一些。
看到这才让人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一直看上去冷淡的人,心里一直把平旌看作朋友,他既做一个不参与世事的旁观者,又暗暗关心着朋友的事,尽管不说一言一语,但心里却十分懂他,知道平旌一直记挂社稷,迟早会需要这些资料。
平旌真的来找蔺九要关于东海之战的信息,蔺九也只是淡淡说一句,跟我来吧,早就准备好了,依然看不出一丝波澜。
蔺九从头至尾清清冷冷,但这个看上去清冷的人物却鲜活了起来,堪称惊艳之笔。
旁观不等于无为,琅琊阁虽与世无争,但同样充满情意和温暖,有的人虽然看上去通透世事,漠不关心一切,其实心底一直守护着最简单诚挚的情感,让人不禁想起琅琊阁主蔺晨年轻时和梅长苏的友情亦如是。
为友之道,平日或许不去打扰你,但却在默默关心你,尽管私心希望你一世安稳,远离纷扰,但绝不阻挠你做的任何决定,而身为朋友所能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帮助你,用实际行动支持你。
✪ 爱情观
风起长林有两段完整的爱情的描述,分别来自平章和蒙浅雪、平旌和林奚,结局一悲一喜,但有着相似的爱情观,那就是爱、绝不是束缚的借口,而是认同和尊重。
平章救了弟弟、保卫了边境,却不得不牺牲自己,蒙姐姐崩溃了,她终归是个以夫为天的女子,平章的离开对她而言无疑是天的塌陷,她哭着跪下来,磕头行礼,请求平章不要留下她一个人,可又随即明白,即使平章可以留下来,那么以后怎么办,他会日日困扰,一辈子活在自责里,比起留下来陪自己,更不愿看到的是他每天不开心啊。对于蒙姐姐而言,她希望平章做想做的事,哪怕对自己而言无比残忍,也愿意支持并陪伴他。于是蒙姐姐收起眼泪,穿上一身战衣,陪伴平章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两人跪在地上分别的情景像极了梅长苏选择奔赴战场时,和霓凰永别的场面。
相比大哥大嫂的爱情,平旌和林奚的感情则少了些波澜壮阔,更像一条小溪,缓缓静流,途经礁石、险滩,磕磕绊绊却不曾干涸。平旌肩上的家国责任和林奚向往的江湖生活,注定存在着天然矛盾,但二人在这样的矛盾面前,从来表现的非常成熟,不曾强求。两人都具备独立的爱情观,因为懂得,所以尊重对方的信念和选择,同时也尊重自己的。我不会以爱之名束缚你,亦不会束缚住自己,绝不会试图改变彼此。
如林奚所说,我的心会永远等着你,但我的脚步不能为你停留。谁说不是呢,除了爱情,我们都还有很多信仰,它们都是心中的天地。
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平旌终于离开金陵,和林奚重遇,携手远去。如果说兄嫂之间的爱情是个遗憾,那平旌和林奚总算是不负如来不负卿了。
✪ 君臣之道
北境一战后,小皇帝在朝堂上当着众臣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担心自己太过年轻,涉世未深,做不了一个好皇帝,老王爷随即向小皇帝讲述了自己眼中的为君之道,也是他所留给小皇帝的最后的箴言,“为君之道不在于权力制衡,而在于为君者本身,只有心怀忧惧,心怀万民才能坐稳龙椅,若君不像君,自然会被天下罢黜。”
老王爷理解小皇帝内心的忧虑,一面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一面担心无法掌控他人的能力,可依靠荀首辅所主张的制衡并不能去除他心里的忧虑,相反,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有忧患意识,越是身居高位,越应如是,生于忧患才可时时勉励自己,不断强大,不容懈怠。
古语云,“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做到这一点,君王便算是做的坦坦荡荡了,老王爷看出了小皇帝心意不够坚定,因此告诉他,为君者,正心诚意,以民为本,为君者的心定了,臣子的心才定,朝局才安定。
为臣之道,忠君爱国,首先想君之所想,为君之道在于国家百姓,身为人臣自然同样应以民为先。同时,为臣需要有独立人格,独立判断,而非趋炎附势。
为臣者,自当替君王分忧,北境遭敌入侵,国丧期间不可主动起战,只能防守,但却出现作战良机,若战胜则可换得边境十年太平,老王爷一生戎马,最能体会边境之境况、边境子民遭受的战争之苦,天赐良机自然主张迎战。但也明白此事一旦放到庙堂上公议,一定不会得出一个结论来,皇上也一定不忍下旨作战,违抗祖制。为了不让皇上为难,他选择自己安排战事,并做好一切准备独力承担后果;而平旌作战后,主动回到金陵朝上接受抗旨起兵的审判,也是为了维护皇权的威严,维护国家的法度。
同时老王爷深知避险之道,谨守人臣本分,不插手京畿周边军务,边境军符也是用后即还,平章同样事事恭谨,从不越矩。
这些为人为臣的智慧,也是剧中的精华所在。
✪ 权谋之外是人心
不管琅琊榜1还是风起长林,都把政治权谋放在一个相对高位上。正如荀首辅所言,约束权利的是制衡,而非人心,因为人心从来不可度量。荀首辅深信这一点,作为善用权谋的代表人物,最终也成功运用制衡压倒了长林军,而老王爷呢,不是不懂政治,不会权谋,而是不愿。蔺晨说,“在朝堂上该如何收揽权柄,如何把控朝臣,你以为以他(萧庭生)的能力,是学不会,还是做不到?志不在此,非不能也。”
在萧庭生看来,权谋如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权谋过重反而可能伤损朝廷。
“在朝为官,政见不同,想法不同,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眼前有两个不同的阵营,你不得不从中选一个。一旦卷入党争,不管是贪图富贵,还是胸怀理想,都会被两个字束缚住,那就是‘立场’,两方对立走到最后,这立场,必会大于是非”。
权谋固然重要,但远不能胜过一颗正心的重要,坚持本心,从一而终,一生坦荡,从不需复杂,这是萧庭生的朝堂政治。似乎过于简单,但无疑,掌权者的心态决定了朝局走向,甚至是国家的未来,如何用权超越了权力本身。
而人心,又从不会被权谋永远框住,荀首辅所替君王担忧的,不仅是长林府权高震主,更要紧的是德高震主,如果长林府想要起事,即便没有军令,没有名号,单凭“长林”二字就可号召一批忠贞之士追随,这才是真正令人恐慌的,民心所向,向来无法被朝堂政治彻底统治。
权谋有涯,而人心无涯,权谋总归是要回归人心。
✪ 各有立场,无关对错
从剧集第一集起,荀首辅和长林王就体现过不同的政见,两不相让,随着剧情发展,荀首辅忌惮长林军权力过盛,更是不断针对其做文章,激化矛盾,似乎天然注定两方就是对立关系,水火难容。
但金陵爆发瘟疫的时候,皇上在宫外,没有人拿主意,荀首辅第一时间找到萧平章合议对策,两人意见不谋而合,当即决定封锁城门,防止疫情扩大化,共同对抗灾疫直至风波退散,在面对民生问题时,二人的立场出奇一致并高效协作;
剧情后期,平旌推断出萧元启谋反,想要提示庙堂之人,而自己置身朝局外,心有余力不足,这时他第一想到的、也是最信任的人,竟然是长林府的对头荀首辅,他一纸书信表明缘由,荀首辅看后竟也是绝对的相信,没有质疑,并由衷赞叹身处江湖,仍忧心社稷,不愧为长林之子。这一次面对国家危机,长林和荀首辅又一次迅速达成了一致,甚至毋须会面。是平旌忘记了荀首辅曾如何苦苦相逼,直至长林削编府散吗?自然不是,只不过他很清楚,这一切并非私人恩怨,无非二者立场不同罢了。而一旦关系到国民安危,二者随时可完成立场转变,统一战线,一致对外。
荀首辅尽管忌惮长林府功高震主,却从始至终没有怀疑过他们的忠诚,站在长林府的角度来看,也同样信任荀首辅的忠君爱国之心。
北境风波过后,老王爷去世的时候,荀首辅前来祭拜,可以看出这时候的他是不带任何政见,满心全部是作为一名臣子,对另一名一生尽忠于朝廷的老将表达尊敬和感谢,他本可以不来,却还是来了。平旌虽心有不忿,却也认真回礼,因为他知道,是不同的立场和心态,促使着他们必须去做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不得不做的事,因此并没有全部怪罪于他。
虽然政见不同,时时对立,但双方也未尝没有相互的理解。虽然角色身份不同,各自竖起了一座山,却也遥相对望。
✪ 遵从本心,无关外界
老王爷在剧中多次提到“本心”,正如琅琊榜1梅长苏那样执着的坚信这一点。
面对小皇帝,他说为君者要坚定本心,君才像君。
平旌在作战良机和圣旨束缚之间不知如何抉择,他依然说,选择艰难,那就直面本心吧,从心做事,为父永远是你的后盾。
对元启,他同样这样说,境遇会变,可逆境中坚守本心,更显尤为重要。
没有人生来就了解自己的本心,探索自我的道路何其漫长,很多人穷其一生寻找那份要坚守的“本心”,可这正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去不断追问自己最在意的是什么,自己的准则又是什么。境遇的改变亦是考验本心的时候。
如果说老王爷代表了一份历经沧桑后形成的相对成熟的人格的话,那么剧中有另一个不是那样成熟,却也同样苦苦修行的人——荀安如。
安如的成长环境过于简单顺遂使然,当嫁给萧元启,发现了萧元启的秘密和阴沉的过去时,舒适的环境发生了骤变,现实和理想天壤之别,安如内心的两个小我便开始不断打架,一面是自己的道义和良知想让她挣脱,而另一面是无力改变的现实,最终她选择跃下城楼,守护了内心的清白。
这样的结局,尽管可以看作是面对现实的逃避,但也是忠于本心的最高体现了,长在深闺的她面对困境实在想不出一百种办法来应对,于是下定决心,选择了自己的认知里最极端的做法,以维护本心,不向现实妥协,实为高尚的勇气和果敢了。纵观荀安如的一生,同样是于煎熬和磨砺的中成长,是个悲情并理想化的角色。
✪ 风骨传承不在于血脉
从琅琊榜1到风起长林,从赤焰军到长林军,从林殊到萧庭生,许多角色都承担了传承的作用,萧庭生被先帝收养,平章被萧庭生收养,虽都不是至亲,但从不看重父子一定相袭。
长林编制解除了,意味着军队散了,但到萧平旌起兵勤王的时候,这些散落四方的旧部仍然一呼百应,仅以长林之名便可迅速集结一支数万人大军,可见军魂从来没有散过,长林府虽然不存在了,长林军也会新旧更替,但长林风骨终将随着流传下去,影响许多人。
这种风骨的传承从来与血缘无关,小皇帝在最后问平旌,他的母亲(萧太后)曾做过错事,是那样一个人,自己有着母亲的血缘,会不会也成为同样的人。平旌告诉他,龙生九子,品行各异,先帝和莱阳王也是同一个父亲,选择和结局却千差万别。想起《哈利·波特》里,哈利也曾问邓布利多,自己身上有伏地魔留下的痕迹,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不会成为和他一样的人,邓布利多的回答大致相似,以什么样的人为榜样,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由自己的心境决定。
而老王爷和平旌给小皇帝留下的影响,又何尝不是在他的心里种下的善的种子,血缘关系绝不是培养种子成长的养料。
✪ 理想和正义与身份无关
萧元启谋反后,萧平旌从江湖又回归朝堂,这时的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长林王,但他依然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平定谋反,萧平旌再次选择回到江湖,并承诺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朝廷需要,他随时都在。
故事在告诉我们,忠君爱国似乎不在于什么身份,无关乎身居庙堂还是江湖,萧平旌用行动告诉质疑过他的人,名号可以不要,但别人永远别想践踏国土,不管人在哪里,国家有难都做不到视而不见,即便非议,即便寒凉,保家卫国却是永远的使命。
理想和正义似乎仍然值得坚守,不仅是权位上的人,普通人也一样值得做些什么。
岳银川是金陵城内最早发现萧元启谋逆的人,却没能及时制止,事态到了无法挽回的一步时,他还是不愿放弃,面对自己仅有的四名部下,他眼中含泪说,“京城异变就在眼前,宫外有七万羽林精兵,宫内有五万皇家禁军,而中间就站着咱们几个,渺小如尘埃一般,却怎么也做不到袖手旁观。”纵使渺小如尘埃,也要试一下,明知不可为而为。
于是萧元启控制住宫城的时间里,带着手下,一共五人,在金陵城内四处摸探,掌握了每一处的布防情况,包括对城墙上的兵力了如指掌,长林军围城的时候,他们联接内外,把城内消息传递出去,而后又顺利打开城门,带长林军迅速突破城内各处防线。
正是渺小如尘埃的这五个人,起到了关键的决定性作用。
如琅琊榜1中那样,卫峥被困,靖王和梅长苏明知是陷阱仍然要救,言侯谈起不禁感慨,如此愚蠢,却又如此有胆魄的人,已经很少见到了。
- END -
图片来源:爱奇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