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细抓实干部监督关键环节,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近日,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会议聚焦“着眼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强化担当作为监督,防范纠治政绩观偏差,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这一重要主题,为干部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氛围提供了有力遵循。

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强化担当作为监督是关键一环。干部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精神状态和担当作为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效和事业的兴衰。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干部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工作的推进,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强化担当作为监督,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干部的履职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干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作为。同时,要通过监督激励干部,对那些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给予肯定和奖励,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进行严肃问责,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和工作导向。

防范纠治政绩观偏差,是确保干部正确履职的重要保障。政绩观是干部对政绩的总的看法,直接影响着干部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方式。当前,一些干部存在错误的政绩观,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和表面政绩,忽视了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这种错误的政绩观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也会损害群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公信力。防范纠治政绩观偏差,就是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式,让干部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政绩,如何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举措。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干部队伍中存在着“能上不能下” 的问题,导致一些干部缺乏危机感和责任感,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就是要打破干部 “铁交椅”,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机制,让那些政治上不过硬、工作上不担当、作风上不过关的干部下得去,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上得来。通过干部能上能下,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是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重要原则。“三个区分开来” 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细化落实 “三个区分开来”,就是要在干部监督工作中,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对干部的失误错误进行客观分析和公正评判,为那些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干部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以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切实把着眼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强化担当作为监督,防范纠治政绩观偏差,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干部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总之,着眼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强化担当作为监督,防范纠治政绩观偏差,常态化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氛围,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