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木不及之年
【原文】
其不及何如?歧伯曰:悉乎哉问也!岁木不及①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②,肃杀而甚,则刚木辟着,柔萎苍千③,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⑤,上应太白星,其谷苍6)。上临阳明⑦,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8),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9)。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⑩,下体再生,华实齐化(11),病寒热疮疡疿痈痤(12),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13)。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14),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15),上应荧惑、太白星。
【讲解】
①岁木不及
“岁木不及”,即木运不及之年。凡是值年天干在五行属性上属木,而在十天干的顺序上又是属于双数,即阴干的,均是木运不及之年。以丁卯年为例。丁卯年的年干是丁,丁壬化木,因此丁卯年的大运便是木运。丁在十天中属于双数,即阴干,阴为不及,因此丁卯年便是木运不及之年,亦即岁木不及之年。六十年甲子中岁木不及之年有: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已等六年。
②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
“燥”,指气候干燥,又指清凉。“阳明燥金,在六气六步中代表五之气,因此在季节上代表秋季。本句意即在“岁木不及”之年,气候较凉。春季应温不温,好象秋天一样,因而生物的萌芽和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从五行之间的关系来说,燥属金,温、生属木。应温不温就属于木气不及。木不及,金就要来乘之,使生气受损,草木生长缓慢。这就是原文所谓的:“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
③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柔萎苍干
前已述及,“肃杀”,就是肃清和杀灭,代表秋凉之气“刚木”,指坚硬的树木;“辟著”;王冰注:“辟著,谓辟著枝茎,千而不落也。”考“辟”,同闢,有打开之义;“著”,指昭著,亦即十分明显之意“刚木辟当指坚硬的树木因燥甚而明显干裂。“柔萎苍千”,王冰注:“柔,软也苍:青也柔木之叶,青色不变而干卷也。”高士宗注为:“萎,犹草也。”此当指柔软的青草因燥甚而变得干枯。全句就是说,如果秋气太甚,春天应温不温和秋天的气候一样,则生气停止,已生长的草木,也会因气候严重反常而干枯。
④上应太白星
太白星,即金星。“上应太白星”,指气候变凉变燥,春行秋令与天体上金星的变化有关。类似句子,前文已屡作解释,以下可以类推,不再作解释。
⑤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
“中”,此指内,指里,亦作遭受解,如“中风”之“中”字。“清”,指清冷或清凉。“中清”指人遭受清冷之气的侵袭而致脏腑虚寒。张隐庵注云“清凉之气乘于中而中气冷也”,即是此义。以下所述“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等症状,均是指人体肝气虚寒而出现疏泄失职的表现凉雨时至”,则是指天气偏凉。全句意即“岁木不及”之年,由于“燥乃大行”的原因所以从自然气候来说偏于寒凉;从人体来说,由于肝气不及,疏泄失职,所以好发肝虚肝寒病症。
6)其谷苍
“谷”,指农作物。“苍”指青色。青色的农作物属于五行中之木类。张介宾注云:“谷之苍者属木,麻之类也。”“其谷苍”指“岁木不及”之年,属于木类的农作物生长尤其不好。
⑦上临阳明
“上”,指司天之气。“上临阳明”,即司天之气为阳明燥金。“生气失政”,即生长之气失去作用。全句意即“岁木不及”之年,由于燥乃大行”,生长之气本来就很差了,如果再逢阳明燥金司天,那就会燥上加燥,凉上加凉,生长之气就更加衰退。六十年中“岁木不及”而又逢阳明燥金司天者有丁卯,丁酉两年。
(8)草木再荣,化气乃急
“草木再荣”,指草木再度生长。“化气”,指“土气”。“化气乃急”,就是说“岁木不及”之年,因气候偏凉,草木在春夏生长不好。由于“土气”主“化”,因此,只有到土气主时的时候,才有可能较好生长。六气六步之中,四之气为“太阴湿土”。这就是说,在这种年份只有到了四之气,亦即到了大暑以后,秋分以前这一段时间才能较好地生长。这也就是前文所说的“草木晚荣”之意。
⑨其主苍早
“苍”,指青色,此指草木生长情况。“苍早,指早死。王冰注云:“苍色之物,又早凋落。木少金乘故也。”“其主苍早”一句,意即“岁木不及”之年,草木一方面“晚荣”,一方面又早凋。质言之,就是由于“燥乃大行”,即由于天气偏凉的原因,草木晚荣早凋,生长期短,所以生长不好。
⑩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柔脆草木焦槁。
“岁木不及”之年,“燥乃大行”,金气来乘金气偏胜,火气就要来复。这就是说如果气候太凉,由于气候自调的作用,反而可以出现炎热的现象。这就是原文所谓的“复则炎暑流火”。“湿”,指潮湿。“燥”,指干燥。湿性燥”,指气候炎热时,草木水分不足出现干枯的现象。所以下文接着提出“柔脆草木焦枯。”于此可见,“复”,虽说为自然气候本身的一种自稳调节现象,但是由于复本身也是一种特殊变化,因此在“复”的过程中,也就常常可以由于矫枉过正的原因而出现新的灾变,《至真要大论》中所谓的“复而反病”,就是指此而言。
(11)下体再生,华实齐化
“下体”,指草木根部。“华”,同花,指开花;“实”,指果实。“下体再生”,指草木从根部重新生长。“华实齐化”,指开花结果同时出现。这就是说,在“岁木不及”之年,虽然在夏季炎热季节中也可以再出现生长现象,但是由于生长得晚,所以也生长不好。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在“岁木不及”之年里草木生长常常是“晚荣早凋”的原因。
(12)病寒热疮疡疿胗痈痤
以上所述均系中医病名。“寒热”,指发热恶寒的病,可能指疟疾。“疮疡”,指皮肤生疮或皮肤溃疡。“”,为“痱”的异体字;“脸”,指皮肤发疹性疾病。“痈”,指肿疡,即疮疡红肿高起,焮然疼痛,周围界限清楚者。“痤”,即痤疮。以上是指火气来复时,亦即由于反常的炎热气候所引起心的疾病。
(13)其谷白坚
“白”,指白色;“坚”,指坚硬。例如稻类谷物,即属白坚谷物。白坚谷物在五行归类中属金。这里是指在火气来复中,由于金受火刑所以白坚之谷不能正常生长。
(14)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
此一小节是小结“岁木不及”之年的自然气候特点,生物生长特点以及人体疾病的特点。“白露早降,收杀气行”两句,指本年春天应温不温,春行秋令,气候偏凉。“寒雨害物”一句,指因为气候偏凉,所以就影响生物的正常萌芽生长。“虫食甘黄”一句中的“甘黄”,指农作物,意即“岁木不及”之年,士来反侮,亦即天气偏凉时,雨水较多,农作物由于潮湿而容易生虫。“脾土受邪”一句,指“岁木不及”之年,影响到肝气不及,疏泄失职,脾的运化作用也因之失职,因而在这一年中也会发生脾病,湿病。
(15)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鼽
此一小节是小结“岁木不及”之年,由于“燥乃大行”,火气来复时所出现的物化反常现象和人体病变情况。“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两句,指这一年的后半年可以出现炎热现象。“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三句,指天气由偏于寒凉而转为炎热。
“白气”,指清凉之气;“乃屈”,指清凉之气消退而变为炎热。“其谷不成句中之“谷”,即前述白坚之谷。这是说天气的异常变化使秋天应收的谷物不能正常成熟。“咳而鼽”一语中的“咳”,指咳嗽;“鼽”,指鼻衄,亦即鼻出血咳嗽和鼻,均属肺的疾病。这就是说在炎热气候中,由于火胜可以刑金,因此人体也就会出现肺的病变。
这一段的小结就是:凡属“岁木不及”之年,从自然气候变化来说,以“燥乃大行”气温偏凉为特点。从自然界物化现象来说草木生长不好,晚荣早凋。从人体疾病来说,肝气不及,疏泄失职,因此除了肝本脏功能低下以外,还要影响到脾的运化不行。由于胜复的原因,后半年会出现“火气来复”。因此在自然气候变化上就可以出现炎热的现象,因而会影响在秋天里相应谷物的正常成长和成熟。在人体方面,也可以因气候炎热而发生肺的病变而出现疟疾、咳嗽、鼻和各种皮肤发疹性疾病。在“岁木不及”之年,在气候变化上除考虑气候偏凉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湿”的问题,“热”的问题。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不但要考虑到肝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脾的问题和肺的问题。
二、岁火不及之年
【原文】
岁火不及①,寒乃大行,长政不用②,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③,上应辰星,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心痛暴,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④,上应荧、辰星,其谷丹⑤。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6),病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挛痿痹,足不任身⑦,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8)。
【讲解】
①岁火不及
“岁火不及”,指火运不及之年。凡是年干属于火运而且在天千排列顺序上是双数,即阴干的年份,就是火运不及之年。以癸酉年为例,癸酉年的年干是癸,戊癸化火,凡是逢癸之年都是火运。癸在十天干排列顺序上属于双数为阴干,阴干属不及,因此癸酉年从大运来说便是岁火不及之年。六十年中属于岁火不及之年共六年、即: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等六年。
②寒乃大行长政不用
“寒”,指寒冷。“寒乃大行”,指“岁火不及”之年,在气候上偏于寒冷。“长”指万物的生长。从自然气候来讲,夏属火;从生长化收藏来看,“长因夏”,夏主长“长政不用”,意即火不及则不能发挥其使万物正常生长的作用为什么“岁火不及”之年会“寒乃大行,长政不用”呢?这是因为自然界气候变化上,寒和热是相对的,热不足就必然是寒有余,应热不热必然是意味着相对的寒冷。用五行概念来说,热属火,寒水。“其不及,则已所不胜侮而乘之”,“火不及”,水就来乘,所以“岁火不及”之年,就必然是“寒乃大行,长政不用”。
③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
“物荣”,指万物欣欣向荣,“物荣而下”,指“岁火不及”之年,由于气候比较寒冷,因此万物生长受到影响而不能欣欣向荣,亦即前述“长政不用”之意。“凝惨”,指寒冷时生机好象停止而呈现肖索阴惨的景象。“阳气不化”,指阳气不足,所以不能化生万物。“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一句,是解释为什么在气候寒冷时,万物就不能较好生长的原因。
④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
此一小段指“岁火不及,寒乃大行”之年中人体比较多见的临床症状。在五行归类上“火”与“心”属于一类,“寒”与“肾”属于一类。这就是说,在“岁火不及”的年份里,从人体发病脏腑来说,以心病和肾病比较多见;从症候性质来说,以寒证比较多见。“胸中”,指胸部,“膺”,也是指胸部,均是人体心的部位。胸中痛,膺背痛,说明病在心。“肩胛间”,是手太阴的循行部位。两臂内侧指手阴和手少阴经脉的循行部位。因此肩胛部和两臂内侧主要属心的部位。“肩胛间及两臂内痛”,也说明了病在心。“暴瘖”,指突然不能言语,多属心病。“朦昧”,指神志不清,亦多属心病。“胸腹大”常系因水邪瀦留胸腹所致。这多与肾病有关。“腰背”属于肾的部位,腰背痛多属肾寒所致。“髋髀如别”,意即髋部和大腿上部剧烈疼痛好象髋部和股部要分开一样。《素问·藏气法时论》把“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均定位为“心病”。《灵枢经脉》把“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屈”,列为足太阳膀胱经是动病”的临床表现。膀胱与肾相表里,因此亦可定位在肾。上述症状描述归属心肾病变,与本篇所述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岁火不及”之年,容易出现上述心病、肾病的症状。
⑤谷其丹
“谷”,指谷物。“丹”,指红色。红色的谷物五行归类属火一类。这里是指在“岁火不及”的年份里,由于气候上应热不热农作物因此生长不好。其中尤其是五谷之中属火的这一类谷物,例如黍类或麦类尤其生长不好。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复”,指复气。“岁火不及”之年,由于“寒乃大行”,“寒”在五行中属于“水”,水气偏胜,土就要来复它。原文所谓的“埃郁,大雨且至”,就是土气来复的自然表现。为什么大雨表示土气来复呢?这要从气温的高低来加以理解。因为寒而太甚,那就意味着霜雪,不下霜雪而下大雨就意味着气温的回升。“黑气”,黑在五行中属于水色,此处代表寒气。“黑气乃辱”,意即在土气来复的情况下,寒气偏胜的现象就可以自然消退而恢复正常。
⑦病鶩wu(趋之若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
“鶩”,就是鸭;“溏”,指大便不成形。鸭的大便常不成形,因此,人的大便不成形者,一般叫“鶩”。“挛”,指痉挛拘急;“痿”,指肢体痿弱;“痹”、指肌肉关节疼痛麻木。“足不任身”,指两足不能支持身体,亦即不能站立。以上这些症状,从病变部位来说多属脾胃病;从症候性质来说,多属寒湿证。《素问·藏气法时篇》论曰:“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认为上述症状均属脾病。这就是说,在土气来复的过程中,人体可以因感受湿邪而出现脾胃寒湿的症状。
8)玄谷不成。
“玄”,有黑色之义;“玄谷”,即黑色谷物,黑为水色,因此“玄谷”指在五行归类中属于水类的谷物。“玄谷不成”,是指在“岁火不及,寒乃大行”之年,由于土气来复的原因,水类谷物,例如豆类谷物常常因此生长不好。
这一小段的小结就是:凡属“岁火不及”之年,从自然气候变化来说,以偏于寒冷为特点;从物化现象来说,农作物由于寒冷的原因不能较好地生长,特别是黍类豆类谷物不能较好地生长,从人体疾病来说,以心肾虚寒等病比较多发。由于胜复的原因,从气候变化来说,可以出现湿邪偏胜的特殊气候变化;从人体疾病来说还可以出现脾胃湿盛等症状。因此在分析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体疾病的时候,要予以综合考虑。
三、岁土不及之年
【原文】
岁土不及①,风乃大行,化气不令②,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③,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酸,善怒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⑤,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雕,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⑦,气客于脾,谷乃减,民食少失味,苍谷乃损(8),上应太白、岁星。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藏气不用,白乃不复⑨,上应岁星,民乃康⑩。
【讲解】
①岁土不及
“岁上不及”,指土运不及之年。凡是年干属于上运而且在天千排列的顺序上是双数,即阴干的年份就是土运不及之年。以己巳年为例。己巳年的年千是己,甲化土,凡是逢己之年都是土运,己在十天干的排列顺序上属于双数即阴干,阴千属于不及,因此己已年从大运来说便是土运不及之年。六十年中属于土运不及之年共六年,即:己巳、已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等六年。
②风乃大行,化气不令
“风”,在气候变化上指刮风,在季节上指春,在物化现象上指生,在气温变化上指温暖。“化”,在气候变化上指下雨和潮湿,在季节上指长夏,在物化现象上指化,在气温变化上指炎热而潮湿。“令”指季节“化气不令”,即应该下雨的季节不下雨,应该潮湿的季节不潮湿,气候变化与季节不相应。“风乃大行”,即在上述“化气不令”的情况下,长夏季节不是下雨而是多风,好象春天一样。用五行概念来说,风属木,化属土。土不及,则木来乘之。所以,“岁土不及”之年,“化气不令”就必然是“风乃大行”。
③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
这是指“岁土不及”之年里的物化现象。由于在“岁土不及”的年份里,“风乃大行”,风主生,所以草木生长还是比较茂盛的。这就是原文所谓的“草木茂荣”。但是由于风气偏胜的原因,常常因大风而将萌芽生长的草木吹坏吹散。这就是原文所谓的“飘扬而甚”。由于“化气不令”的原因,下雨很少,因此已经生长的草木也不能正常生长而成熟。这就是原文所谓的“秀而不实”。
④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酸,善怒
“飧”(sun音孙)。“飧泄”,指消化不良性腹泻。“霍乱”,指上吐下泻。“筋骨繇复”句中之“繇”(yo音摇),同摇,指摇动;“复”,指反复。“筋骨繇复”,意即肢体痉挛拘急抽动。“肌肉润酸”句中之“”(shun音顺),指动。全句意即肌肉颤动酸痛。以上飧泄、霍乱、体重,均属脾胃衰弱的临床表现。腹痛、筋骨繇复、肉动、善怒,则属于肝病、风病的症候。这些症候加以综合分析,则属于脾虚肝乘之症。这就是说在“岁土不及”之年里,由于“风乃大行,化气不令”的原因,人应之则会在临床上出现“土败木贼”,“脾虚肝乘”之症。
⑤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
“藏气”,指冬令之气,亦即闭藏之气。“蛰虫”,指蛰伏泥土中过冬的虫类;附,指归附;“蛰虫早附”,指因“岁土不及”,水气反侮冬令闭藏之气早到,使蛰虫提前入蛰。“寒中”一语,有两个涵义,一指受寒,一指疾病性质属于寒。全句意即在“岁土不及”的年份里,不但可以因为“风乃大行”而出现前述的一系列气候变化和物化现象上的反常以及临床上的一系列脾虚肝乘的症状,而且还可以由于“己所胜,轻而侮之的原因而出现反克现象,冬令来早,动物因早寒而过早地藏伏起来准备过冬,人体也因为早寒容易受寒而出现虚寒的症状。
⑥其谷黅
“黅”(jin音今),指黄色;“黅谷”,指黄色谷物,例如小米之类谷物即属黅谷。黄色为土色,“其谷黅”,意即“岁土不及”之年,属土类的谷物,在生长方面将要受到影响。
⑦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雕,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
“复”,即报复或恢复,此指复气。“收政”,指“金气”。这就是说在“岁木不及”之年里,由于“风乃大行”,木气偏胜,所以到了一定时候金气要来复它。这就是原文所谓的:“复则收政严峻。”在复的过程中,由于金主肃杀,所以草木会出现“名木苍凋”的现象;在人体疾病上会出现肺盛乘肝,如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等症状。由于五行关系中,相乘相侮常同时存在,在木为金乘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土反侮木的情况,因而也就有可能出现湿胜,由湿生虫而又出现“虫食甘黄”的情况。于此可以看出,“胜复”虽然说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稳调节现象,但在这个自调过程中却又不断地产生出新的偏胜和失调现象,因而又不断地要进行新的自调。在自调中出现的平衡现象只能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才是绝对的。生命现象也正是在这个不平衡的盛衰盈虚不断转化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和变化。
(8)苍谷乃损,
“苍谷”,指青色谷物,如麻、麦一类谷物。苍为木色,“苍谷”的生长良否,与木气正常与否有关。在金来复木的情况下,气受损因而属木类的苍谷也要相应受到损害,所以原文接着提出:“上应太白岁星。”亦即前述金来克木之意。
⑨上临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藏气不用,白乃不复
“上”,指司天之气。“上临厥阴”,即厥阴风木司天之年。这一小段是承前面所述之“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之后而言,意即在“岁土不及,风乃大行”的年份里,如果再遇上厥阴风木司天之年,则风气更甚。风与温同属一类,因此这一年在气候上便偏温偏热,因而就可以出现“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藏气不用”的现象。由于气候偏温不凉,所以也就不会出现“名木苍凋”等“收政严峻”的现象。这就是原文所谓的“白乃不复”。“白”字,在此指“秋”、“”而言。
⑩民乃康
“民乃康”一句,不好理解。因为,“岁土不及风乃大行”之年,如果再碰上厥阴风木司天,则风气必然特盛,这样不但更加乘土而且必然要反侮燥金,使秋冬应凉不凉,应寒不寒。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民乃康”的局面。因此,疑“民乃康”一句之前有漏简或“康”字为错讹。王冰注此云:“岁厥阴上临,其岁少阳在泉,火司于地,故蛰虫来见,流水不冰也,金不得复,故岁星之象如常,民康不病。”张介宾注亦大致同此。高士宗注此云:“厥阴上临,则风木生动,故流水不冰,蛰虫来见,生而不藏,故藏气不用,此上临厥阴,金气不复,故白乃不复,木气有余,故上应岁星,胜而不复,故民乃康。”我们认为,王、高等注是不符合《内经》精神,特别是本篇论述的胜复规律的。因为,《内经》十分明确地指出过:“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素问·阴阳离合论》)“有胜则复,无胜则否。”“复已而胜,不复则害。”(《素问·至真要大论》)从本篇上下文来看,“岁木不及,燥乃大行”,如上临阳明,则火气来复。“岁水不及,湿乃大行”,如上临太阴,则风气来复。均言有胜则有复,而出现气候、星象及人体疾病的异常变化。王、高等注认为“胜而不复,民气乃康”,竟然把“流水不冰”,“生而不藏”等反常现象视为正常并认为是“民康不病”的原因,显然与《内经》的基本神背道而驰,不足为训。我们对此,暂持保留态度,不作强解。
这一小段加以小结就是:凡属“岁土不及”之年,自然气候变化来说,以偏于干燥,雨水不足,风气偏胜为特点;从农作物的生长来说,以“秀而不实”为特点;从人体疾病情况来看,以肝脾等病为多见。由于胜复乘侮方面的原因,还可以出现寒凉偏胜的特殊气候变化,从人体疾病来说,还可以出现肺肾等脏腑的特殊变化,因此,在分析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体疾病的时候,要予以综合考虑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