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在星空间和小区学堂教授孩子们写作技巧的时候,碰到学员们不感兴趣写作这个难题。
课堂讲故事、思维导图、写日记和随意抽签想象作文题目等等的方法都用过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确实是存在着难以调动他们写作兴趣的问题,比如说中学生小桐,在班里面可以说是排中上水平,不太感兴趣去写读后感。还有小学生家颖,她是在班里做班长的,成绩也应该是属于班上面的中上水平。在我的采访式提问情况下,说话能力比书写写作的能力要强。比如说昨天要求她写《我的弟弟俊睿》,写好了思维导图之后,让她说一下,还是说出很传神的细节来,如说弟弟吟诵唐诗的时候不会认的字就去厨房请求妈妈教他,但是妈妈忙,暂时不能够教的情况下,他都会哭鼻子的。据颖说,现在随着他认字量多的情况下,现在哭鼻子的情况就少了很多。这个是很精彩的细节哦,但是在她写作的时候,就没有写出这个视觉来,真是有点遗憾。
后来在和家颖聊天的时候,说现在五年级上册有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四季之美》,后面第四自然段很难背诵;就让她用思维导图方式,简单明了划分出这个层次来。朗读几遍之后,就能够将200多个字背诵下来,只是相差了一个字,这种方法其实是挺管用的。
小孩子可能还不明白这个思维导图的这个神奇的力量。据说,他们的学校老师就将这个思维导图变成了好像是魔鬼一样的东西,学员都很害怕,老师不懂得怎样是个思维导图,就将所有的东西都塞进里面去,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个折磨。学生们一听到思维导图就很担心很害怕的。
后来再想一下,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再尝试,每个学员他们的语文课本里面都要求有背诵的课文,可以引导他们用背诵内容,将它稍微改写一下,就成为一篇自己很好的作文素材,这方法看来是可以尝试。
另外还有就是针对学员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比书写能力强的这一个特点,下一节课在小区学堂就要尝试一下说口头作文这个实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