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摩山谷》这本书已经看完了一遍,整篇故事由几对虚拟的人物故事交叉穿梭而成。虚拟的故事是为了讲述作者的哲学观点,或者说宗教理念。大部分观点我都认同,或给我启发,所以读得格外带劲。下面继续摘录部分文中一些美句,和大家分享的同时,也为自己记录下来。
“亚瑟曾经对她说,人所遭遇的、发生的、得到的,这所谓的命运,是自己无数世无数次所选择的身口意的汇总。”
“人分成两类,有些人为了身体而活,相信身体一旦死亡就一无所有。有些人为了以身体为容器的心性而活,知道死亡并不是终止,而是开启又一次的轮回。这种区别,使每个人对待过去、当下、未来的看法不同。计划和准备不同,心中的目标也不同。”
“他有时叮嘱她,如真,控制情绪,简化日常生活,修正身上曾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保持警觉,在行住坐卧,进食,说话,观察,思考,任何时候尽量保持警觉,这是觉知。如果人有觉知,可以检查到情绪和动机,不至于沦陷在某种麻木的催眠状态中,行不知行,停不知停。人有智慧,处理情绪才能够具备力量,有快刀切下的直接和决然。而不是拖延或纠缠。不要沉溺于过去或未来、沉溺于依赖与期望。”
“我不是为金钱去工作,我可以很简单地存活。如果用技能去交换生存基本条件,再能带给他人帮助和温暖,让他们收益,就再好不过。”
“你需要找到和维持与自己的深度沟通。与自己相处,观察和感受内心的发生,体会到它们的生起、熄灭。这是一种重要的进入。尝试不断深入。”
“《阿含经》里也曾说过,人得到肉身的困难,如同盲龟浮木。大海里一只瞎眼的海龟,每隔一百年才能浮出水面一次,并且要恰好穿过在海面上随着风浪漂游的一块浮木的小圆孔,以这样的概率才能得到人身。而肉身的脆弱,好像一支被点燃的蜡烛放在旷野当中,火焰飘忽不定,任何一缕不知来自何处的风就能把它吹熄。
”我们不必高谈阔论各种理论或境界,只需体会人性的脆弱通过它的试炼。不回避黑暗的力量,感受地狱般烈火的熊熊燃烧。痛苦是珍贵的,不以痛苦为羞耻,也不试图回避、忘却和逃脱。降服心结和痛苦之流,最终达到净化。烦恼、挫败、耻辱、罪恶、创痛......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培养灵性层面开花的土壤,让智慧与慈悲生起。我们依靠和利用这些经验,并且需要知道自己本性完美。”
“真正的布施没有任何动机、预期、目标。你自己,被你布施的对象,以及给出去的财务,都要以空性之道观之,而不是执一切为实有,否则这是不会有福报的事情。有些饱含野心与欲望的布施,做过一点善事四处撒播,希望天下人都知晓,或企图获得别人的赞美和敬仰。付出是一个工具,背后是更贪婪的需索。”
“这里的人欲望少,心念单纯。他们并没有很多钱,但看起来不贫穷。让人感觉贫穷的是无法满足的欲望。真正的穷人是充满贪婪、恐惧、饥渴和无法满足的人。”
“我们从小被教导要以空性和净观之道去的看待自心,善待周围的世界。走上正途的生命才有倚靠。持续地保持正念和觉知的确会带来幸福感。”
“让过往全部通过,放它走。人的一生需要遭遇的事情太多,不能一直背着全部。接受发生的所有事情,如果它们注定要发生。”
“他深深看着她的眼睛,如真,离苦得乐,不是你一个人的愿望,而是众生的愿望。当你在修行的时候,你已在为这个世界的整体平衡与净化做出利益。记得这一点,并把它当做你精进修行的最初发心。永远都如此。记得是为众生而修行。”
“对修行者来说,需要相信生命处于无限的时空里。如果没有这种相信,法的观点对人来说失去意义。在人世,大部分人宁可选择对死亡与无常视而不见,沉醉和迷失在物质生灭之中。一世的时间对我们的灵魂来说过于短暂,会有各种污染、退转、反复,各种身份与肉身的转换。唯一可累计的是习得的智慧,储备过的爱与慈悲,随着每一次消亡和重生而传递。修行,是帮我们重新恢复这些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