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放学后,接了的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爸爸妈妈在院子里聊天,这已经成为放学时W.home一景。
我走出门,院子里的一幕冲突映入眼帘:小雨(化名)使劲一推,峰峰(化名)一屁股狠狠地坐在地上,脸上表情痛苦。
小雨的体格比峰峰大一圈。
被推倒在地的峰峰怒气冲冲,我赶忙走上前去,抱住他,以免事态进一步发展,可能会上演更激烈的"全武行",而且从力量上来说,峰峰明显会吃亏。
我问峰峰:很疼,很生气,是吗?峰峰生气的点点头,身体还准备往小雨那边边冲,我蹲下来抱住峰峰:我知道他推的那一下很大力,你坐在地上,很疼,而且心里也不舒服(用手摸摸他的胸口)
大概过了一分钟,他的身体语言告诉我,没有刚才那么激动了。
作为看到刚才那一幕的老师,我的心中是有些自己看法的的。接下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小雨意识到刚才行为不当,如何下次避免这种事情。
我走过去,向小雨询问情况,小雨也比较激动,并不怎么愿意搭理我。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站在旁边的小雨妈妈:我刚才看到小雨使劲推倒了峰峰,摔的很厉害。
我想继续和小雨沟通,小雨妈妈在旁边跟我说:"刚才他们两个一直在旁边玩,玩的很开心,他们一直在玩。"她连续说了2遍,强调开始两个人一起玩,玩的很开心,这时峰峰也过来了,小雨妈妈问也站在旁边的峰峰是不是这样,峰峰也点点头。
当小雨妈妈说完,我意识到,自己看到的只是整个事件的一个片段,小雨妈妈陈述了我没有看到的一部分。我冷静下来(原来看到刚才推倒那一幕,我也会有不冷静的判断)
接着,两个孩子又打闹嬉戏起来。
小雨妈和峰妈同时在场,我决定退出。
在那天下午整个过程里,峰峰妈妈、小雨妈妈、老师在尽量规避孩子不受伤害的的前提下,没有过多干预。打闹嬉戏也是男孩成长的一部分,孩子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脆弱。
小雨妈妈的表现让我思考良多,一个人的发声表达非常重要。他人可以去指责批评,但是你有表达自己的权利,不是干预,不是为自己孩子强行出头。
父母可以不赞同孩子的行为,但是不能去背叛自己的孩子。比如,孩子有错,我们陪孩子一起去承担,比如,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让他知道,我们会陪他想办法。我们和他在一起,而不是把孩子往外推,让幼小的他独自去承担,这是陪伴的责任。
在参加一些心理沙龙和正面管教学习时,听到许多童年时期的案例,对自己伤害很大的来自于,父母对自己的不信任,或者碍于面子对自己孩子的不认同,批评。(假如在刚才场景里,妈妈为了顺应老师,孩子的感受会怎样…)
父母是幼小的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最最信赖的人,如果父母不支持、不信任,孩子该有多无望。
后续:
过了两天,我跟小雨妈聊这件事,她说她没想到我会想这些。
尔后,她也告诉我,其实,她自己也没看到自己孩子去推倒峰峰的一幕,只看到他们前面一直愉快玩耍打闹的,也会影响他的判断。而我恰好相反,所以,她可能也体会不到我看到那一幕得那份心情。
个头较小的峰峰的妈妈过了两天也在聊天时跟我说,峰峰回去跟自己聊天,说那天小雨把自己推倒了,坐在地上,很疼的,他想找机会还回去。
作为一名孩子的陪伴者和引导者,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我们需要保持一颗一直想要去了解,去思考,去学习的心。
我想,我们都想成为让他们信赖的人。因为,我们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