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粥左罗作品《学会写作》并把一些核心干货分享出来及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如果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就大众阅读来说,好的内容是那些社会中大多数人踮起脚尖够得着的内容,它不会对大多数人的智力和学识构成严峻的挑战,同时又能让大多数人感受到阅读比自己水平高一点点的内容时的美好。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文字被更多人读到,面向更多的用户,你就要在表达上离大众更近一点,更亲民一点。因此人人都要学会把复杂的东西写简单,要写大多数人踮踮脚能够够得着的内容让80%的人都能看懂。
作者需要一种服务的姿态,而非说教的姿态,你要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受到你的真诚,不能端着,更不能装,否则读者不会喜欢你。
对于写作者来说,我们要建立一套对好文章的评判标准:好文章要提供新知,创造价值;信息量大且密度大;逻辑性强,论证精彩;容易理解,不能高冷;最后是永远有效的两个字——真诚。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聊天和写作时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光顾着自己表达,不顾对方能否接收。
我们以终为始,先确定你想要得到什么回报,然后倒推你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内容。有目的地写作要做到三点:一是明确写作目的,二是明确阅读对象,三是明确阅读场景。
我们写文章时,不论写的是故事型的、观点型的,还是干货型的,都要以分享的口吻来写,不要以说教的姿态。
我们平时聊天就是典型的双向沟通,你跟别人聊天时,别人老是说“你懂了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你是不是很不爽?采用分享的口吻应该是“我表达得清楚吗”“请问我刚才讲明白了吗”。
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作者没有智力优越感时,才能给读者创造阅读愉悦感。
知秋心得:写作本质上是沟通,怎样的沟通更容易让人喜欢,这里面涉及到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所以“功夫在诗外”,要多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同时,每个人写作的目的都不一样,不能照葫芦画瓢,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学习和写作。盲目模仿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