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婷今日分享《道德经》中“道”的“无极”态
看不见的东西称为夷,听不见的声音称为希,触摸不到的东西称为微。“夷、希、微”三者混为一体,它上无光亮,下不晦暗,无法度量也无法命名,最终归结为本来就什么都没有。
《道德经》第十四章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搏”应是“抟(抟)”字,“抟”是用手抓的意思。“抟之不得”是“道抓而不得”。“夷、希、微”分别是对“不可见、不可听、不可抟”的描述。
老子在此章连用了三个“不”,可谓极尽“不可名、不可字”:“视之不见”,是说道无形,目所不达,只能通过内观才能体悟;“听之不闻”,是说道无声,耳所不闻,只有通过内听才能体悟;“搏之不得”,是说道无物,触之不及,只能通过明性才能体悟。
看不见的东西称为夷,听不见的声音称为希,触摸不到的东西称为微。“夷、希、微”三者混为一体,它上无光亮,下不晦暗,无法度量也无法命名,最终归结为本来就什么都没有。没有一般物体所具有的表象;说起来有点恍恍惚惚,虚无缥缈;欲迎之却不见其首,欲随之却又不见其尾。
《道德经》第一章讲“无名,天地之始”,第五十二章中讲“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第十四章讲“古始”,以上均指无极之道。大道虽无形、无情、无名,但能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所以,无名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始和纲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