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推文:
逻辑让我们把事情做正确,而直觉让我们做正确的事
我相信骄傲和才能成正比,但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大骄傲往往谦逊平和,只有小骄傲才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像。有巨大成就感的人,必定有包容万物,宽带众生的胸怀。——周国平
今天开篇很想写这段话,因为今天追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行业榜样的动态。我一直把自己在目前项目中定位为他这样的位置人设。今天用晚饭后2个小时的时间研读了这个人近半年的朋友圈。心有所感,呼之欲出——就是上面的这段话。
在这里我把这个行业榜样称作为“前辈”。
最近一直在研究短视频,在连续玩味儿了三天技术层面的活之后,今天定定神儿,总结了一下:发现新鲜火热的短视频领域,技术层面:比如录制、配图、剪辑、配音、配乐等难度系数远没有想象的大。因为各种APP技术功能实在太强大了。只要搜商够,足以搞得定个人品牌媒体的输出。而真正有难度的是角色的定位:一个可持续、能统一,“有趣又有料”的角色内容是最重要的。要找到清晰的差异化价值模式不容易。
言归正传,今晚所学所悟:项目跟着做了这么长时间,市场前景、产品、平台,逻辑上都OK的情况下,为什么它不上道?
任何事情,其实最终决定的他能否成功的都是他最短的那块板,无论是人还是事儿。越是吃过短板苦的人,越知道补齐短板的重要性。
不过,人生的希望就在于,“凡可学,皆可变。”只要有超强的学习能力,你会感到,遇到了阻挡你的高山,总能走的过去,而走过去之后回头看看那些都只是一个个小土包而已。关键在于要有勇于发现自己的短板,承认短板,补齐短板的勇气与能力!
2个小时的朋友圈浏览,引发的反思还是大大的。以下是从“前辈”那里扒来的文字。
项目也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也好。应该都是这样,战术上的事带给我们的都是逻辑的,我们总会权衡有多少个支撑点,支撑一件事。但往往“直觉感”不对,其实是因为问题出在了战略上。说白了,人家认不认可你,还是先看你大面儿上是不是过得去。但凡聪明一点的人,观察人或者局势都是懂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看事情的。
今天在“前辈”的推文里看到了这张图,我有被锤子锤到眼睛的感觉,因为对于同样做这些事情的我,这个图“足够清晰”。做事情,尤其是重大事情,火候不够不要硬凑。
一句话,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