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妈
那是2015年1月初,小记者的辅导老师蒋老师通知说,5号的晚上,常州大剧院有越剧《二泉映月》演出,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掌门人茅威涛老师主演的。小记者们可以去他那领票,前去欣赏并采访越剧团的领导冯老师,演出结束后还可以去后台采访茅威涛老师,这是孩子报名小记者后的第一个活动(三年级才允许报名小记者)。
考虑到路途远,活动全部结束肯定要9点钟了,然后还得赶回来,就建议孩子不要去,以免影响第二天的上学。可臭小子哪肯罢休,说这是他盼了好几年的小记者活动,他要去,他一定要去!软磨硬泡外加几滴“金豆豆”,我同意了,“耶!耶!耶”小子边跳边欢呼,竖着两根手指的左、右手,也随着他的跳跃有节奏的一伸一缩,真是可爱!
于是,提前叮嘱他,当天在校必需完成所有作业,放学后直奔目的地,在附近的店里随便吃点,然后就进入剧场。
来之前,孩子兴奋、激动,豪言壮语的我要怎么样怎么样,可真到了采访的时候却有点怯场了 ,拿着采访本挤在别人的后面。后来有一个叫赵周道的小男孩,他特别的勇敢,很大声 ,很有礼貌的第一个采访了,问的问题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当时不得不佩服这孩子,竟然想的这么周到,我家臭小子的本子上啥问题都没有,干干净净的,当然了,我们也没想到。
演出结束后,孩子终于壮着胆子问了一个问题(具体问的什么我记不清了),虽然紧张,声音有点小,但他终于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看他认真的在采访本上歪歪扭扭的记着,真是替他高兴。
回到家后,都10点多了,他还沉浸在兴奋中,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本想着让他赶紧洗洗睡了,可他不肯,说要写稿子,又发愁该怎么写。在我们的建议下(我们也不懂,就建议他把看到、听到、想到的用笔记下来,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行) ,他啰啰嗦嗦地写了一大页纸,才满意的上床睡觉,睡前还千叮咛万嘱咐的让我记得帮他投稿。
稿子投出后,他就天天惦记着拿报纸,终于有一天,他兴奋地挥舞着报纸跑回来,说是有他的小作文,让我赶紧看(可能是太啰嗦了,编辑老师把中间的全剪掉了,只留下开头、结尾,不过也挺好的)。这篇小作文,让他拿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5元钱(稿费应该是按照字数定的,记得他还拿过25元、30元的),他小心翼翼地认真地记入自己的账本。
看到孩子这样,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硬性要求他不去参加小记者活动,而是支持了他,要不然就错过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参加活动,第一次采访,第一次写稿子,第一次投稿,第一次小作文登报,第一次拿稿费,虽然以后也会有的,但毕竟和这次不一样,这次的才是真正的、最有意义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