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2025年2月3日,星期一,农历正月初六,是立春节气。
立春是24节气中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
2025年立春的具体时间为2月3日晚上22点10分13秒。在立春前后各一个小时内需要躲春,即2月3日晚上21点10分到23点10分12。
躲春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避免外出:在躲春期间,尽量避免外出,尤其是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保持安静:躲春时应找一个安静的房间,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视、电脑等。
避免阳光和月光照射:不要让阳光、月光照到自己,也不要去外面看星星月亮。
避免与生肖相冲的人或物接触:特别是与自己生肖相冲的人或宠物,最好保持距离。
正确的躲春方法:静静地打坐,放空自己,不要躺在床上睡大觉或做其他事情。
躲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躲春是传统民俗中的一个习俗,旨在避开新旧气场交替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希望在新的一年迎来好运气。
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季的开始。立春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现立春时节万物开始复苏,因此将这一天定为立春。
立春在古代不仅是农耕社会的重要节日,也是自然界阳气上升、万物更生的象征,意味着新的轮回已经开始。

立春的由来:
立春的“立”是“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和生长。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
这表明立春是春季的开始,气温和日照逐渐上升。在古代,立春不仅是农耕社会的重要节日,也是自然界阳气上升、万物更生的象征。
立春的风俗:
立春有许多传统的风俗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打春:在立春前一天,人们会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时用红绿鞭抽打,寓意祈福五谷丰登。
咬春:在立春这天咬食春盘、春饼、萝卜等,寓意“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
迎春:古代有迎春之仪,后来发展为贴宜春帖、挂春幡、贴春画等活动。
游春:民间有游行的活动,如抬春牛塑像、敲锣打鼓等,寓意驱邪迎祥。
立春的物候现象:
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
一侯候东风解冻:立春后第一个五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第二个五日,冬眠的虫类慢慢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第三个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立春的饮食习俗:
立春的饮食习俗也非常丰富,主要包括:
春饼:用薄面饼包裹时令蔬菜,象征着迎接新的一年。
春盘:又称“五辛盘”,由葱、蒜、韭、蓼蒿、芥等辛辣生菜组成,寓意迎新。
萝卜:在立春日吃萝卜,寓意“咬春”,可以驱散冬天的困倦。

有关立春的古诗词:
立春偶成 张栻·宋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立春 杜甫·唐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日 陆游·宋
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余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宜薄饼,酒香浮螘泻长瓶。
湖村好景吟难尽,乞与侯家作画屏。

有关立春的传说故事:
立春,是农历新年的开端,是春季的开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立春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关于"瑞雪报春"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期,天地间有一对神兽,名为"春神"和"冬神"。春神掌管着春季的生机与希望,而冬神则负责寒冷的冬季。每年立春之际,春神便会降临人间,带来温暖与生机。
然而,立春之时并不总是风调雨顺。有一年,立春的日子来临了,却未见春神的踪影。人间大地依然寒冷如冬,人们渴望春天能早日到来。
这时,有一位年轻的姑娘名叫柳翠花,她自小便深知春天对人们的意义。于是她决定去寻找春神,祈求春天早日降临。
柳翠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被困在深山中的春神。原来,因为人们的种种行为触怒了天地,使得立春的日子被延后。
春神告诉她,只有通过人们的努力和祈祷,才能让天地重新和睦,让春天早日到来。
柳翠花回到家乡后,她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行善积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人们的行为感动了天地。
终于有一天,天空飘起了瑞雪,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人们知道,这是春神降临的征兆。
从那以后,"瑞雪报春"成为了立春的象征。每当立春来临之际,人们都会期待着瑞雪的降临,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这个传说故事也流传至今,成为了人们欢庆立春的重要文化内涵之一。
如今,立春作为农历新年的开始,不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更蕴含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努力。
让我们一起期待着春天的到来,期待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今日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万物皆有定时,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紧握属于你的幸福,播种下希望,播种下梦想!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了理解,收获了善良。
愿您这个春天不被辜负,愿您所得皆所愿,所愿皆心安,2025年一切遂心愿!
图文信息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