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郑和,很多人都知道他七次下西洋,却不知道他还是一名太监,然而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当时明王朝经过朱元璋的励精图治,可以说是国力强盛,人才济济,为何选一位“太监”作为出使外国的邦交大臣呢?毕竟太监在天下百姓中的形象不是太正面,可能会有人认为这有辱大国尊严,那么郑和作为一名太监,究竟凭什么会被委派七次下西洋?我们细细看来。
郑和原名马三宝,云南昆阳人,从小就聪慧好学。据传,郑和小时候其祖父和父亲经常出海远航,每每归来,郑和便缠着他们讲海外趣事,也梦想自己能驾船远航,自此航海的理想便在他心中扎下了根。而对于那个科学技术还很落后,人类对于大海还很畏惧的时代来说,要想在茫茫大海中顺利航行,有前辈的经验传授,这就显得弥足珍贵。
然而人生是不幸的,郑和之父马哈只在战乱中死去,郑和幼年丧亲。后来朱元璋为了消灭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派军发动了统一云南的战争,郑和被俘,后被阉割,成为太监。郑和的少年可谓充满悲苦和艰辛。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吧。这些年少的经历可以说锻造了郑和坚毅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
接着郑和进入燕王府,燕王见他聪慧伶俐,便让他做了亲信。而燕王为了提高身边亲信文化水平,特地请来先生教习,他也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这也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识基础。
靖难之役中,他随朱棣(燕王)出生入死,立下功劳,这使得他崭露头角,朱棣登基后便封他为“三宝太监”,接着郑和以太监身份,受命祭祀朱棣的乳母冯氏。朱棣又赐姓其“郑”,于是他便改名“郑和”。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皇帝对于郑和的信任。(当然,也可能有太监身份的原因,朱棣才放心让其带着人和财出海远航,出使国外。毕竟,作为一名太监,无根无萍,海外自立或者投递叛国的可能性都很小。)
可以说郑和在学识、品行、航海经验和皇帝的信任这几个方面都很过硬,让他具备成为一名出色的航海家和外交家的条件。
郑和七次航海的具体情况自不必多说了,我们来看看其航海的影响。
郑和出使西洋的是信奉着和平的外交政策,其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迪亚士57年远赴非洲。尤其为当时落后的南洋诸国带去了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极大的促进了南洋的发展,直到今天,南洋诸过仍流传着郑和感动的传说,举办纪念郑和的盛大活动,甚至把郑和当神灵膜拜。
这也就是为什么梁启超先生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相对于后来的西方殖民者和懦弱腐败的清王朝,郑和的七下西洋可以说在我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天我国“一带一路”,正如昔日郑和下西洋,信奉着和平友好,共同发展的原则。相信,郑和昔日之荣光必将会随着我国的发展壮大而重新发扬光大。